盡管交易量偏小,但從長遠來看,交易制度、監管程序、投資思維存在顯著差異的兩大交易所的互聯互通,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將帶來許多機遇。
歷經半年多籌劃,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啟動。首日交易情況呈現出“北熱南冷”之勢,滬股通買入120.82億元,另有未成交的9.18億元買入申請,賣出0億元;港股通使用額度17.67億元,剩余87.33億元。盡管交易量偏小,但從長遠來看,交易制度、監管程序、投資思維存在顯著差異的兩大交易所的互聯互通,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將帶來許多機遇。
一是相互引進了增量資本。滬股通3000億元、港股通2500億元的投資額度,為兩地股市帶來的增量資本,有助于維持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對于香港投資者來說,內地藍籌股、海外上市較少的板塊以及A、H股股價倒掛的股票,將成為價值洼地,并回避香港股市估值偏高所帶來的風險;對內地投資者來說,進入香港市場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香港股市的投資品種更加穩定,分紅預期也更有保障,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多種投資策略獲益。
二是為內地資本市場的“制度進口”打開了大門。相較而言,香港資本市場法制更健全,更與國際市場接軌,滬港通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實現買賣雙方股票,但買賣的過程也為內地市場熟悉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技巧,進而引進成熟監管制度創造了條件。
三是鞏固了滬港同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正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香港迄今仍為國際金融的重要中心。內地人民幣資本投資香港股市,國際資本借助香港投資內地,將讓兩地的資金池進一步放大,從而鞏固兩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其中還包含了滬港可以共同繁榮,而無需有“瑜亮情結”的深意。
四是極大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全球貨幣的形成過程,通常都是先成為跨境結算貨幣,實現結算便利,再成為投資貨幣,沉淀到離岸市場,從而實現國際化目標。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在持續加快,作為結算貨幣已成為國際市場的顯著存在,通過貿易、貨幣互換等安排,其在離岸市場的沉淀率也大大提高。而滬港通則為人民幣以跨境證券投資的模式走出去開辟了新的通道。這一模式既操作便利,又由個人投資者主導,其分散狀態有利于提高人民幣使用效率,及時規避系統性風險。
可以說,滬港通是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優勢互補的創新之舉,具有實現兩地共贏的廣闊前景。而在超出資本市場的視野外,滬港通還折射了在內地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身影。如果說早期對外開放集中體現在貿易開放、引進資本等方面的話,滬港通代表的則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既涉及資本的交融,也涉及資本制度的交融。就此而言,其潛在價值并非用財富的增值程度即可衡量。(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