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到新聞說“200檔真人秀節目搶黃金檔”,我立刻向我最愛看綜藝節目的女友報喜:“你這就相當于進了一家特大場面的自助餐呀,看都看不過來!彼龥]好氣地答我:“哼,也得我吃得下去呀,每天不是《爸爸去哪兒》,就是《奔跑吧兄弟》,還有《媽媽我想說》,我都審美疲勞了。”
或許綜藝節目的熱播,跟“一劇兩星”有些關系。一部電視劇只能上兩家衛視,相當多二三線衛視可能擔心自己不能搶到好電視劇——有時候,不是光給錢多就行,你倒是愿意砸鍋賣鐵,制作方還想名利雙收,既賺得盆滿缽滿,也能幅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呢!怎么辦?最好上綜藝節目。好在綜藝節目也相對簡單,找幾個當紅明星、最苦草根,一拍腦袋出幾個有趣點子就行了。我猜,許多衛視是這么想的。
但我女友的戲言其實可以當作肺腑之言來看,電視劇在中國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積累了大量觀眾,有無數寶刀正銳的導演、編劇,各種類型劇都有涉獵,誰是好媳婦,誰是大英雄,大家都心里有數。而綜藝節目其實是初出茅廬,看似簡單其實還沒摸著門路——明星們跋山涉水,秀家庭,秀恩愛……就那么幾招?梢韵胂,大家都一窩蜂請最當紅的那幾個人,讓觀眾遙控器連按十下,都逃不開那幾張臉。觀眾是最喜新厭舊的,瞬間看熟也就瞬間看厭。可就這么多外景這么多主題,除了引進節目,原創節目能想出多少新意?挖空心思之后,要么溫馨,要么惡搞,罵負心人、談初戀、聊更勁爆的話題,恐怕也會營造出一批綜藝咖——專門上綜藝節目出乖露丑秀大腿的小明星,賺一點兒辛苦錢……我不是胡扯,臺灣綜藝節目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下坡路的,作為資深觀眾,我還是看在眼里的。
總之,200檔節目,正是戰國時代,看它們逐鹿中原,不管鹿死誰手,肉落誰家,總意味著那大部分將死得很慘。只是希望借助這殘酷的競爭,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綜藝節目行業,點石成金的策劃高手、擅長對著空氣編出好故事的綜藝編劇、談笑間調動千軍萬馬若無其事的外景或者舞臺導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優質的原創綜藝節目。(葉傾城)
■微評
@Vlinkage:和衛視一起走訪了幾家廣告主,市場比想象得更有意思。1.中國市場容量大得驚人,沒怎么聽說的品牌已經10億量級。2.明年200個綜藝節目被廣告主重點關注的也就10B20個。3.本土品牌廣告投放找爆點,外資品牌還在糾結收視點成本,本土逆襲的大時代來臨。4.電視和新媒體聯動很受關注。
@娛樂資本論微博:據小娛從某基金公司了解到,綜藝節目廣告占電視廣告比重逐漸提升,其中預計明年電視欄目占比30%B40%(一線衛視欄目收入占比遠超50%),估計總體盤子為360億到480億。“如果以480億看,《爸爸3》的5億根本就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