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9月19日文章,原題:美國的破產外交“重心”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最近展開地區訪問時承認,在美國把“重心”轉向亞洲的過程中,經濟援助將發揮關鍵作用。盡管承認了這一點,但希拉里未能提出大幅度增加對東南亞盟友提供非軍事援助的具體計劃,從而凸顯了美國的財政困境和未來投射經濟影響的能力。
推動亞太軍事化
隨著美國力求把外交政策重心向亞洲調整,這個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面臨著雙重挑戰:一個是中國的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另一個是中國通過常年在該地區開展金援外交所積聚的軟實力。除非美國能趕上或超過中國的經濟和財政優惠條件,否則其“重心”政策將因為強調戰咯事務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中國在該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慷慨的援助和迅速增長的經濟。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這兩個因素促進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盡管中國最近圍繞南中國海上的有爭議領土與菲律賓和越南發生對抗,從而使人對它的長期意圖產生了疑慮,但迄今為止,中國在本地區不斷增強的經濟影響力幫助抑制了這些憂慮。
不過,隨著美國和中國在東南亞爭奪優勢地位,該地區將更趨于軍事化。美國今年早些時候宣布,作為所謂戰略“重心”的內容之一,有60%的美國海軍將部署在亞洲。美國在東南亞維持著多個強大盟友,其中包括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的同盟。
10年來,美國以軍事和反恐訓練及武器裝備的形式提供的援助流入了上述5個國家。2008年8月份的國會研究所報告顯示,在美國的反恐援助接受國名單中,印度尼西亞位居跨首,2006至2008年獲得的年均援助為1.5億美元。其次是菲律賓,同期獲得的年均援助為1.19億美元。國會研究所報告說,這些援助的指定用途是反恐訓練。
欲助盟友遏中國
但是,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援助還具有間接遏制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的雙重目的。近幾個月以來,美軍緊鑼密鼓地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馬來西亞舉行聯合軍演。
—年來,中國加緊維護對有爭議海上領土的主權,與菲律賓和越南發生了多起涉及漁船和軍艦的沖突事件。有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目的是控制南中國海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防過分依賴中東燃料。
盡管華盛頓堅稱只想保障南中國海上的航行自由,主權爭議各方應該通過和平手段消除分歧,從而避免了與中國發生直接對抗,但美國同時又向該地區的盟友提供新的軍事援助,加強它們與中國抗衡的能力。
這一點在菲律賓表現得最為明顯。去年,美國把向菲律賓提供的對外軍事援助(供美國的盟友采購美國多余軍事裝備的資金)增加了兩倍,達到3000萬美元。
美國去年協助菲律賓政府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國海岸警衛隊剛剛退役的一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并在今年5月份向菲律賓海軍交付了另外一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達拉斯”號。
目前正在洽談購買第三艘軍艦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