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多位領導人分別會見了到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中方高層的密集接見體現了中國對中美關系的高度重視,希拉里此訪是否也能同樣為當前中美關系注入“正能量”呢?
合作共贏仍是共識
年初,習近平副主席的成功訪美為今年的中美關系開了好局。但誰知,好景不長,雙邊關系半年多來遭遇不少磕磕絆絆。尤其是希拉里在今年7月的 “環中國訪問”和8月訪問非洲時,都含沙射影地指責中國。近來,東亞風波迭起的領土爭端,也被輿論懷疑背后有美國在“煽風點火”。種種事端都為中美關系蒙上了陰影。
如今,希拉里來到中國,這可能是其國務卿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訪華,此行將給中美關系帶來什么,成為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從希拉里訪華期間雙方透露出來的信息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仍是中美共識!跋@锎舜卧L華是正常工作訪問,為雙方坦誠相見、交流看法提供難得的機會,有利于穩定中美相互溝通的機制。”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說。
自從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后,亞太地區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緊張態勢,美國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令外界產生問號。在中美外長記者會上,當被問及美國重返亞太是否意在遏制中國這個敏感問題時,希拉里表示,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穩定、繁榮的中國,在國際事務與維持和塑造全球秩序中發揮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盡管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后,中國周邊摩擦沖突不斷,但是,中美關系既競爭又合作這一內在結構并未就此改變。這是由雙方利益高度交融的格局所決定的。
“美言”之外要信行
古話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雖然,希拉里反復高調表示,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包括中美在內的地區所有國家,也頗有風度地歡迎中國的強大穩定繁榮。但是,在這番“美言”背后,似乎并沒讓人捕捉到多少信實的成分。
希拉里此番訪華曾被外界視為一場“滅火”行動,即為中日釣魚島爭端以及南海問題充當“和事佬”。但是,專家認為,從希拉里的實際言行看,并未流露任何有意促和的跡象。
在釣魚島問題上,她沒有切實敦促日本政府遏制國內右翼非理性的“購島”行為。在南海問題上,希拉里更有“火上澆油”之嫌。盡管希拉里宣稱,美方在南海問題上無預設立場,但在來華前對印尼的訪問中,就“南海行為準則”一事仍向中國施壓。希拉里還為此設定了“時間表”,稱希望中國與東盟能在11月東亞峰會前取得“實際進展”。
希拉里還在記者會上就敘利亞問題“點名”批評中俄,稱中俄屢次否決聯合國涉敘決議,阻礙了外界通過干預措施制止敘國內暴力。
一方面否認遏華,一方面又敲打施壓,在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吳心伯看來,美方的這種“自相矛盾”,恰恰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內在邏輯體現,是與中國打交道時慣用的“兩面派”做法。
金燦榮指出:“使中國周邊保持可控的低烈度緊張,這是美國重返亞太的目的所在。”
美國媒體對他們的國務卿也頗有微詞。《華盛頓郵報》評論,希拉里是實現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推動者,但她未能拿捏好這個平衡。
今年2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紀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40周年講話中曾表示,中美之間存在“互信赤字”,雙方都認為要共同努力來增進戰略互信。希望希拉里此次訪華能有助減少兩國的“互信赤字”,但前提是需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而在這方面,美方的言行合一尤為重要。(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