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的18條街路、5座橋要一氣兒改名字。29日的中新社報道稱,很多當地民眾覺得不適應,有種找不到家了的感覺。歲數大的市民認定,“我們生活好幾十年的街道,政府無論改成什么名字,我們改不了。”而年輕的80后們則感覺在自己的城市,有種被自己搞丟的感覺。
具體來看,承德此次改名設計的街道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承德市區的迎賓路,根據地名辦的街路命名、更名方案,將迎賓路、普樂南路、普樂北路統一命名為普樂路。此外,為弘揚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以及該市歷史,將都統府大街更名為都統署大街;將車站路、新華路統一命名、更名為新華路;將石洞子溝路延伸至雙灤區磨盤山丁字路口,統稱為石洞子路。得虧承德沒把自己改回叫熱河,否則就更熱鬧了。
雖然諸如把“都統府”改成“都統署”、把“石洞子溝”改成“石洞子”只是改一字和去一字的差別,但對于民生來說卻并不是件小事。這些道路的路牌、門牌要改,凡是在這條路上辦公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區也要相應地跟著修改自己的地址,于是跟著就是大量的信封、信紙、牌匾、公章、名片等紛紛作廢并紛紛重印。當然這會讓相關行業在四季度肥上一陣子,但最終為了“弘揚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這個宏大目標掏錢的,還是承德的老百姓。
既然是老百姓掏錢,這事兒就不能不讓老百姓說話。而從“找不到家”這種感覺來看,顯然老百姓對改這么多地名不太適應。按理說,改名,哪怕只改動一個字,也應該廣泛征求當地群眾意見之后再審慎而行,最好開個聽證會。即便是“聽而不證”的會,至少也算是吹吹風,提前給大家一個適應過程,不至于讓人措手不及。
當然,即便是這些程序都已經履行,我們還是想問一問,改個名字就能提升承德的城市形象了嗎?如果事情這么好辦,還要各級地方行政部門何用,干脆只保留一個地名辦就行了。納稅人也少養些個公務員,負擔輕一些。承德距離北京這么近,交通又極為便利,想必也是要打一打旅游這張牌的。與其改名換姓地折騰,倒還不如下大力氣把避暑山莊、外八廟這些文化遺產保護好,千萬別胡亂開發,更別搞什么會所,踏踏實實做好文保工作,一心一意守護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別讓人偷了換了昧了,比什么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