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新華網一條消息讓我眼前一亮: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區(縣)長負責制,統籌推進市縣兩級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實現各環節緊密銜接,有效形成全鏈條監管。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嚴重到了何等程度,用老百姓買菜時的一句群眾語言表達得比較精到形象:“過去到菜場問什么菜不能吃,現在到菜場問什么菜能吃。”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危害和業已產生的惡果,國人大抵已然產生審丑疲勞,休言也罷。我的問題是,食品安全問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久治不愈愈治愈烈。說一千道一萬,找到有效藥方才是“解食品安全于倒懸,救國人健康于水火”!
現下大概連三歲童子都知曉,解決食品安全之道無非在教育、制度、監督三節。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惡化成沉疴痼疾,是不是無有教育、制度、監督,當然不是。倒是問題的背后,大抵無一不是教育、制度、監督節點上出了問題。
說到教育,中國的教育還少嗎?先天豐足,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合義取利、童叟無欺等眾多傳統商德。后天得調,家庭、學校、社會、媒體給我們沒少灌輸過林林總總的社會主義商德: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等。然而,有用嗎?食品安全問題屢發頻發復發,與其說缺少道德教育,毋寧謂德教失效。換言之,道德規范沒問題,是掌控道德教育負有道德教育職責的人出了問題。
有人不無悲憤地如是調侃:制度缺失是個筐,什么東西都能裝;制度之筐有多大,什么問題都裝得下。從歷次發案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中國其實并不缺少食品安全標準和規范,而是缺少信仰敬畏遵從食品安全制度的公民。比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本在標準規范禁用之列,其一再肇事闖禍造孽,不過是無良商人對標準規范視而不見輪奸蹂躪罷了。退一步說,即使有再健全再完善的標準和規范,沒人信沒人行一樣事與愿違適得其反,久之甚至有制度比無制度更壞。多年前,就有官員宣過毒誓要讓造假者“傾家蕩產得不償失”,而人們看到的卻是“李鬼”“人無橫財不發,馬無夜草不肥”的倒錯現實。不客氣地說,正是少數地方執法官員的手下留情不作為和溫柔執法半作為,客觀上扮演了縱容“李鬼”的幫兇角色。
每次事件安全事件過后,清談者“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管缺位”云云更是讓我耳朵聽出了老繭。我一向認為,食品安全問題如果是一次歸咎于“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管缺位”,可能確實是監督監管有問題;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老生常談“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管缺位”,恐怕就不是或不僅是監督監管問題,而是監督監管官員的懶政推諉敷衍塞責問題了。
教育、制度、監督問題背后指向一樣,都是因為食品安全責任與官員政績脫鉤,導致掌管監管官員出了問題。掌管監管官員問題不解決,教育、制度、監督問題就既不會真解決快解決,也不會解決掉解決好。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官員政績考核與官員“烏紗帽”掛鉤,既可謂及時雨又堪稱好辦法,應當全國“一盤棋”推廣。(陳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