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銀監會、央行和國家發改委要求,從7月1日起各大銀行34項人民幣個人賬戶服務收費項目將被叫停。然而,舊的收費項目還沒取消,部分銀行收費項目又出新招,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等層出不窮。
在“銀行多過米鋪”的今天,群眾找銀行是方便多了,可銀行的門檻卻高了,收費多了。費收多了,公眾自然有意見,尤其是霸王式收費,有關部門也不時出面清理收費項目,可銀行收費就像韭菜,總割不完,甚至越割越多。在2003年的相關規定中,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現在多達3000種,多到銀行職員都說不清。
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我們無權要求他們為公眾提供免費午餐。銀行是企業而不是政府機構,企業就要盈利,服務就要收費,似乎無可厚非。既然如此,為啥公眾還有意見呢?公眾不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國的銀行尚處于壟斷狀態,幾家國有大型銀行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市場競爭不夠充分,因此它出臺的收費項目皆有挾壟斷威力而漠視消費者權益之嫌;另一方面,國內銀行在收費上不遺余力地跟世界看齊,但服務水平和質量卻與世界水平相差甚遠。即使在市場機制發達的國家,銀行也不能一意孤行地進行服務收費定價,因為有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限制。
破除壟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治本之前,有關部門不妨從兩方面入手,對銀行限權。一是對銀行收費項目來個盤點、清理,讓社會討論哪些屬于合理范疇,哪些屬于不合理收費,哪些必須降低收費;二是銀行在設立收費項目和標準時,要經過公開、合法的程序,譬如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