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費,減法總是做不過加法
時間:2011-06-23 10:51 來源:錢江晚報
按照銀監會、央行和國家發改委要求,從7月1日起各大銀行34項人民幣個人賬戶服務收費項目將被叫停。然而,舊的收費項目還沒取消,部分銀行收費項目卻又出新招,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等層出不窮。市民們納悶:銀行的“免費午餐”為什么越“減”越少了?
這邊停了,那邊接著收,這邊減了那邊加了,收費項目被禁止,免費項目開始收費;點鈔費不讓收了,冒出了短信通知費,玩這一套,銀行也算是老手了,總有辦法確保利潤蛋糕不減反增。
銀行一方面充分挖掘已有收費項目潛力,另一方面積極開拓新的業務增值收費;一邊“瘦身”,一邊增肥,眼瞅著一天天胖起來,幾大國有銀行都擠進了世界百強。銀行強壯了,如果服務也跟得上,那也是好事。可是看看身邊銀行的服務大廳,哪一個不是一天到晚人滿為患。
市民的“免費午餐”越“減”越少,大客戶的便利倒是越增越多,為了給大客戶提供周到的服務,銀行可以放下身段上門求存款,求著放貸,開放貴賓卡服務窗口。普通客戶取個錢得排長隊,貴賓卡客戶拿了號就能辦事。你說這不公平,銀行回應說你貢獻小;你說這是搞身份歧視,銀行說這是差別服務。銀行業集中了壟斷行業的所有的壞毛病。
收費很高,服務不咋的;一邊讓大家排長隊苦等,一邊又標榜自己是優質服務理應多收費。監管來了就說自己是國有企業,代表的是公眾的利益;想收費時又稱自己是商業銀行,有定價權。想收就收,想漲就漲,這樣的好事怎么就這么輕易地讓銀行給攤上了呢。
在民意的輪番質疑下,有關部門好不容易有了行動,砍掉了一部分收費項目,但過程艱難、曲折。收費項目在百米沖刺,監管跑的是龜速,幾年下來,監管遠遠落在了后頭。毛病都是慣出來的,2003年10月1日出臺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明確銀行收費項目僅300多種,而現在《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中列出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種,7年時間銀行收費項目竟然增長了10倍。與3000項相比,34項其實拿都拿不出手,即使這樣也花了公眾好幾年的代價。
這些年來,銀行業就是靠著這種吃著碗里的利差紅利,拽著民眾的收費一點點成長,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只是這種人為喂出來的虛胖真的長得了嗎?贏利多不代表競爭力強,胖子通常不是長跑健將,虛胖的人是經不起折騰的,動兩下就是一身的汗。在國外,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中間業務占了銀行利潤的大頭,在中國則相反,利差收入支起了大半江山。一旦利率市場化,現有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利潤受到沖擊,銀行是否還能笑得出來。(高路)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