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要求,進入8月后各大部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4年度決算情況。根據目前76所部屬高校公開的決算數據而得出的“最有錢大學榜”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這四所年度決算進“百億俱樂部”的大學位居前列。(《武漢晚報》8月23日)
“最有錢大學榜”即國內高校收入排名。從上述排名看,有四個突出特點:一是重點高校比較富有,越知名越有錢;二是國家教育資源向985和211工程學校傾斜明顯;三是高校“貧富分化”明顯,東部高校比中西部高校更有錢;四是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大學比較“富”,而人文社科類、財經類大學比較“窮”。
盡管這個排行榜折射出很多信息,高校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值得深思,但更值得關注的還是部屬高校財務賬目的真實性,高校收入中有財政撥款,納稅人更關注撥款與支出的合理性;高校收入中也有學費等事業性收入,學生及家長很關注;其中還有捐贈收入,輿論會關注捐助資金的支出等信息。
財政部、教育部在2012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中,對高校的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等作出了明確的制度性安排。部屬高校是否嚴格按照這一制度規定進行操作,這是筆者最為關注的——以往,很多高校無論是收入管理還是支出管理,都沒有嚴格按制度規定進行操作。
在高校收入方面,今年6月教育部曝光的五起教育亂收費案例中,就包括濟南大學——2014年度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收取不規范。再如,審計署2005年公布的對北大、清華等18所高校的審計報告中,它們存在的問題就包括違規和不規范收費。如今,這些“富豪高!钡拿恳还P收入是否合理、合法?
高校財務支出方面,問題明顯更多。以高?蒲薪涃M為例,不僅教育部過去已經公布了多起違法違規案例,而且中央巡視組、省級巡視組也揭露了很多高校經費問題。不但科研經費支出亂象多,基建經費支出的亂象也不少。雖說很多高校比較富有,但有錢也不能亂花,因為每一分錢都關乎相關人群的利益。
盡管各大部屬高校公布2014年度決算的舉措本身值得肯定,但公開得還不夠詳細,尤其是部屬高校的財務賬目是否過了“審計關”值得關注。2013年,北大時任校長稱,該校每年要接受大大小小審計多達150次,然而,審計署一位副審計長卻表示,當時已經三四年沒有對北大進行過審計(《中國青年報 》2013年3月6日)。也就是說,高校內部可能進行經常性審計,但國家審計部門對部屬高校的審計不一定那么頻密。一方面是沒有進行經常性審計;另一方面,審計對部屬高校沒有做到全覆蓋。因此,高校決算不能公布了之,還應接受審計部門審計,只有經過嚴格審計的高校,其資金使用才真正合乎規范。
在部屬高校公布決算的同時,地方高校近期是否也參考教育部要求的決算公布,這也值得關注;地方高校的賬目是否經過地方審計部門嚴格審計,也值得追問。無論是部屬高校還是地方高校,無論高校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應該向社會詳細公布其財務狀況。
而在制度層面,既要嚴格按照《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規定操作,也要嚴格按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公開財務信息。(張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