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觀察" />
8月9日夜進行的世錦賽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前,孫楊因心臟不適主動退賽,無緣三連冠。比賽開始前,孫楊來到了賽場,但在介紹選手時,卻跳過了孫楊的第三泳道,最終只有7名選手參賽。此時孫楊正和中國隊的領導、教練們一起待在熱身池附近,世錦賽官員確認孫楊因為“嚴重的傷病退賽”。(《京華時報》8月10日)
孫楊退賽,令人錯愕,更令人遺憾。作為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亞洲紀錄和世錦賽紀錄的保持者,孫楊曾獲得前兩屆世錦賽1500米自由泳的冠軍,如果今年能再次奪冠,將實現三連冠。遺憾歸遺憾,并沒有多少人指責孫楊,更罕有人給他封上“孫跑跑”的羞辱性稱號。
孫楊退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北京奧運會上劉翔的退賽——兩人都是如日中天的體育明星,都在重大賽事上退賽,也都是突然退賽,退賽原因都是傷病。孫楊此次傷退也被一些網友稱為另一個劉翔,但他并未像劉翔彼時那樣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也未引發陰謀論。相反,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并尊重孫楊。
不可否認,如今國民心態日趨從容,越來越多的國人輸得起、放得下,對競技體育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將重心更多地放在人性和情懷上。比如有網友讓孫楊好好養傷,也有呼吁善待孫楊的,還有網友感嘆:“今天最感動的一句話就是,面對孫楊退賽,‘沒有出現像劉翔退賽時那樣的噴子,大家終于變成熟了’。”
從容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品格。沒有歷練,很難從容;站得不高,鼠目寸光,也難以從容。從北京奧運到今天,7年間,體育領域有太多可喜變化。比如,“金牌崇拜”逐漸淡化,舉國體制下的“金牌至上”被譏為庸俗的政績觀。有記者回憶佐證,“2008年,我去北京采訪奧運會時,身邊的朋友最渴望的是中國代表團稱雄金牌榜,可是兩年過去了,動身來廣州前與朋友談到廣州亞運會,他們都擁有了一份平常心,甚至表達了對中國包攬金牌的不同看法”。
中國在亞運會上拿金牌拿到手軟,以至于去年在仁川亞運會上中國軍團的表現出彩,并未在國內引發多大反響,這也說明國人不再像以往那么迷戀金牌了。國家體育總局也發布通報,稱深刻認識“金牌至上”的政績觀扭曲體育精神的危害性,并取消了亞運會、奧運會貢獻獎獎項的評選,對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只公布比賽成績榜,不再分別公布各省區市的金牌、獎牌和總分排名。
除了弱化“金牌至上”,人們對申辦奧運會也多了份淡定與深沉。當獲悉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時,無數國人走上街頭載歌載舞;如今北京、張家口取得冬奧會舉辦權,國人同樣欣喜,但不再那么亢奮,不那么特別關心中國能拿多少金牌,轉而關心舉辦冬奧會都帶來什么、改變什么,比如探討對空氣質量提升有多少效果。
再比如,越來越多人認為發展全民體育更迫切、更重要。而在以前,似乎只要在國際賽場上摘金奪銀就已足夠。
此外,多年來國人對運動員也多了些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譚宗亮獲得男子50米手槍決賽銅牌,他說:“練了23年,國家培養了我23年,只拿到銅牌,我有些愧對祖國。”“愧對論”一出,不少人百味雜陳。周洋冬奧奪冠未感謝國家,被體育總局官員批評,無數國人卻站在了周洋一邊。
8月10日凌晨,孫楊在微博上寫道:“對不起大家,因為心臟不適決賽退賽,沒能為中國再多贏得一枚獎牌,我真的拼盡全力了……”這篇微博贏得了數以萬計的網友點贊。有人說孫楊長大了,成熟了,其實長大成熟了的何止孫楊。可以確信,隨著國人對體育的理解日益深入,會出現更多值得欣慰的變化。(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