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網站7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并沒有糧食短缺問題”
近一段時間,全球市場石油價格飛漲成為一個重要話題,而與此相應的是,糧食價格也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很多人在談論正在發生或者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作為擁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糧食問題自然也受到高度關注。北京方面對此已有警覺。世界銀行最新出版的中國經濟季度報告中,特別提到了糧食價格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德國之聲”采訪了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高級經濟學家庫伊斯先生。
問:在目前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有人認為中國正在面臨“糧食危機”。您是否認為中國存在糧食短缺的問題呢?
庫伊斯:如果從中國的角度觀察,中國既非糧食凈出口大國,也不是糧食凈輸入大國。基本上,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費是持平的。所以,中國面對的問題主要是糧食價格上漲,這對宏觀經濟造成影響。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收入轉移,從糧食消費者轉向糧食生產者。但這只是一個價格問題,中國并沒有糧食短缺的問題。
問:那政府能采取怎樣的措施來幫助這些受高糧價所害的低收入階層呢?
庫伊斯:中國政府目前已經采取的一個措施是控制稻米價格,這使得中國稻米的漲價幅度并不如國際市場那么大。雖然很多西方經濟學家并不認同這種做法。這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一項政策,他們相信糧價穩定對于糧農和消費者都是有利的。總體而言,中國政府的政策迄今還是有效的。
問:您負責撰寫的最新一期世界銀行中國經濟季度報告中說,中國糧食漲價現象雖然加劇了通脹,但漲價最高峰已過去,這一結論似乎比較樂觀。您的理由是什么呢?
庫伊斯:中國乃至全球糧食價格確實出現了快速攀升的現象。而中國出現這一現象的時間比全球市場甚至還要早。比如之前的豬肉漲價。因此中國目前的食品價格比一年半之前要高得多。但是,中國市場食品價格上漲的速度正在放慢。過去幾個月里,我們甚至發現有降價的趨勢。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有多少食品種類在同一時間上漲具有指標意義,而目前我們認為中國物價有下降趨勢。(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