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法國愛麗舍宮以前所未有的興奮語氣向外界宣布:印度多用途戰機選型招標選中了法國達索公司研制的“陣風”戰斗機,并已將參與競標的歐洲諸國聯合研制的“臺風”戰斗機淘汰出局。這宗訂購數達126架,合同價值約12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是法國先進戰斗機首獲海外買家,對法國來說可謂意義非凡,被戲稱為“世界最大的法式熱吻”。
客觀來看,“陣風”與其他參選戰機(美國的F-16和F-18、俄羅斯的米格-35、瑞典的JSS-39“鷹獅”和歐洲戰斗機公司的“臺風”戰機)相比,并沒有太多性能方面的優勢,能就此勝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單機價格便宜是最關鍵的因素。
長期以來,法國制造的武器裝備雖然性能不錯,但其價格和維護費用往往較高,使得許多買家望而卻步。以“陣風”為例,這種三代半戰機的售價約1億美元,結果導致“陣風”戰機問世十多年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架都沒有賣出去。為了爭取這次的印度訂單,法國薩科齊總統親自干預價格,使得此次“陣風”的出售價格比“臺風”更便宜。據報道,此次“陣風”約比“臺風”便宜10%。
第二,法方轉讓部分核心技術,且附加條件不多。
眾所周知,美制裝備性能不錯,但美國出口武器時的附加條件也特別多,有些條件甚至很“過分”。2008年美國向印度出售“特倫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時就提出許多限制條件。例如,購買協議中規定該艦只能用于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不得參與作戰;還“史無前例”地授權美國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時候登船臨檢,查驗貨物和裝備,卻對后續的技術轉讓和零配件供應只字不提。該艦入役印度海軍后,并沒有使印軍戰力得到提升,印度軍方頗感不爽。
相比之下,法國對于武器出售與技術轉讓條件,比美國大方得多,且沒有太多的附加限制。據已透露的消息,印度此次打算購買的126架戰機中,其中18架由法方生產,其余108架將通過技術轉讓的形式,由印度生產。
第三,法國摸準印度脈搏,成功制定“兜售”策略。
據透露,印軍在引進這批多用途戰機后,首批將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的西部地區,主要用來對付巴基斯坦的F-16和JF-17“梟龍”;隨后將部署在靠近中國的東線,應對中國的蘇-30MKK和殲-10。為了忽悠印度軍方早下訂單,法國大肆吹噓“賣點”:“陣風”戰機屬于三代半水平,至少比中國的殲-10戰機領先半代,甚至夸口“陣風”不輸于中國未來的殲-20隱形戰機。
但一些權威軍事專家指出:“陣風”只是三代半戰機,與2011年初首飛的中國第四代殲-20隱形戰機相比,毫無優勢可言。另外,即使印度的采購計劃沒有拖延,首批戰機也要到2015年前后才能交付印軍,到2020年才能全部交付,而那時,中巴兩國也將開始部署新一代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