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8日電 題:“民工荒”凸顯政府公共服務不足――長三角“用工短缺”問題的調查
“新華視點”記者 傅丕毅、裘立華、張道生
當前在長三角地區,正遭遇新一輪“民工荒”。一年又一年,“民工荒”就像連續劇一樣在農民工輸入地上演。
記者調查發現,出現“民工荒”與沿海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及勞動力價格上升等因素有關,同時,還與政府提供的農民工就業服務不足有關。由于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城鄉就業考核制度、就業信息發布制度不盡完善,導致有關部門不能為企業和農民工提供及時有效的就業公共服務。
農民工就業登記至今空白
有關部門表示,此次“民工荒”仍然是局部性、結構性、暫時性的,與企業訂單回升、勞動力輸出地正值農忙、時近年關農民工打短工意愿低、西部地區就近吸附勞力增多、發達地區農民工工資有待提升等因素有關。
但是,記者在江浙滬等地調研農民工就業狀況時,碰到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無論是哪一級政府,或是哪一個政府部門,誰都說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農民工,或有多少農民工已經就業,有多少農民工已經失業。記者能夠獲取的只有個別企業提供的數字。
位于浙江義烏香山路上的義烏市勞動力市場,當記者詢問農民工就業崗位的波動情況時,義烏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黃允龍說:“我們掌握的只是部分勞動力市場的情況,很難反映全市的真實狀況,因為這一勞動力市場登記的就業情況只占到農民工就業很少一部分。”
在浙江紹興市、溫嶺市采訪時,記者也同樣了解農民工就業波動情況,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要么說沒有進行過調研,要么說沒有具體的統計,當前的企業就業崗位數是抽樣調查得到的。
謎團一般的“民工荒”數字,反映了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的不健全。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院長陳詩達說:“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是管理農民工就業的基礎性制度,現行的就業登記制度是把農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門登記的對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關部門要應對‘民工荒’或‘失業潮’,必須摸清當地農民工就業總體狀況,包括本地就業農民工數、本地農民工的失業數和企業提供的崗位數。”
浙江省委黨校教授吳錦良說:“近年來,許多專家都在呼吁建立失業預警機制,因為這個機制在社會風險管理機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某一區域失業狀況的分析,黨委政府能夠提前研判、應對可能發生的社會不穩定,能夠增強就業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但是如果不把農民工納入就業登記制度,失業預警機制建立無從談起。”
農民工就業尚未納入政府管理體系
“‘民工荒’問題為何這么突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民工就業至今未納入政府管理體系,因而基層干部缺乏為農民工就業提供公共服務的意識。”浙江省委黨校教授吳錦良說,“我們沒有建立統籌城鄉的政府就業評價與考核機制,就業管理應該像安全生產、社會穩定一樣有力度,有剛性。”
湖州織里鎮是國內著名童裝生產基地,除本地人口外,大約有25萬流動人口,鎮黨委書記陳鑫堂對記者說:“我測算了一下,每來一個農民工,管理費用要增加500元,包括治安管理、衛生管理、就醫就學、勞動保障、供電、供水等管網基礎設施配套,去年花在農民工身上的管理費將近1億元,而且25萬人的管理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疊加,但從來沒有人、也沒有部門,從解決農民工就業的角度對基層干部進行過考核。”
陳鑫堂說:“城市大門向農民工打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大門打開以后,除了要建立起保障農民工權益的制度,還應該有針對農民工就業管理的評價考核制度。”
吳錦良認為,當前有關部門應該研究把農民工的就業和失業納入政府考核體系,上級政府應該把城鄉就業率的提高、失業率的降低,作為對下級政府考核考評的重要指標。政府在衡量一個企業的貢獻時,除了稅收外,還應該考慮企業每年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支付了多少工資。政府在評估一個招商引資項目的時候,不能重投資額,輕就業率,要把項目能制造多少就業崗位納入評估體系。
農民工就業信息發布不準確、不及時
在杭州市外來勞動力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來此地打工的湖北房縣人盧力漢,他指著張貼在市場里的招工信息說:“有些信息很不真實,明明說那個企業要人,我們坐著公交車,跑老遠到企業一看,老板說人已經招滿了,白白浪費了時間和車錢。”
盧力漢說:“現在都在說‘民工荒’,但是誰能把真實的就業信息及時告訴我們?”
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統計顯示,41.6%的農民工求職信息來源于“老鄉、親戚”的介紹,只有17.23%的農民工通過政府主辦的市縣勞動力市場了解信息。
記者采訪發現,農民工在尋找求職信息時,普遍存在寧愿信老鄉,也不愿到勞動力市場求職的情況。
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院院長陳詩達說:“除了應該進一步規范勞動力市場內就業中介服務行為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沒有在企業和農民工之間,搭建一個完善的就業信息發布平臺,導致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所以農民工不愿到勞動力市場求職。”
杭州市江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英平表示,當前政府在就業信息收集、發布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有些政府發布在電子屏幕上的就業信息太舊了,需要人手的企業早就招到人,但這條招工信息一直沒有刪除。用人單位和農民工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肯定存在,關鍵是政府要通過完善就業信息收集、發布機制,讓不對稱的信息對稱起來。”
陳詩達說:“政府部門要依托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手段,在市場服務大廳、城市大屏幕、專門網址、大眾媒體、農民工聚居地以及聯網企業及時公布供求信息,信息公布要科學、易懂,要按地區、行業分類,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應公開,這將大大減少農民工無序流動,提升農民工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
專家指出,農民工供求信息的收集和發布要盡可能做到廣、快、準。廣是指信息收集點和發布點要多,快是指信息更新要快,準是指信息要準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