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清晨5時剛過,全職媽媽翁菱璣帶著兒子和侄女來到臺北市孔廟,空中飄著小雨,她細心地為兩個孩子穿上雨衣,讓他們站到最前排安靜等待。
上午6時,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圣先師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臺北孔廟隆重登場,兩千余名海內外民眾前來觀禮。
“學校里會講孔子和傳統文化,孩子們也因此想來看看祭孔是怎么一回事。之前因為臺風導致典禮延后了,他們還有點失落呢。”翁菱璣說。
臺北孔廟的祭孔典禮有37道儀程,是目前臺灣保存最完整的“三獻古禮”,其中包括啟扉、瘞毛血、迎神、進饌、上香、行獻禮、恭讀祝文、全體鞠躬、飲福受胙、撤饌、送神、焚燒祝文絲帛、闔扉、撤班等。
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其中,“迎神、送神”儀式代表人神交會的對稱,“進饈、撤饈”是祭品、祭器的對稱,“三獻禮與飲福受胙”為儀式核心,前者代表其隆重性,后者代表獲得神的祝福。整體儀式由淺入深,進入高潮后逐漸撤除,形成一種具層次性的對稱關系,構成條理秩序之美。
今年臺北孔廟祭孔典禮由臺北副市長鄧家基擔任“正獻官”,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典禮并上香。
臺北市各級機關及學校也為這一年一度的孔廟盛事投入眾多人力。孔廟所在大龍峒地區的士紳與臺北市明倫高中學生共96位“禮生”為典禮樹立雅致莊嚴形象,臺北市重慶初中73位學生擔任“樂生”現場演奏宋朝《大成樂章》古樂八音的悠揚樂聲,臺北市大龍小學的75名孩子作為“佾生”演出明朝李之藻《頖宮禮樂疏》佾舞,共96個舞姿,借此表達對孔子的崇敬與贊頌之意。
典禮饈品由臺北市開平餐飲學校師生精心制作,總計189道。臺北孔廟還特別準備了以孔子出生前出現的麒麟吐玉書的吉兆圖騰為圖案的小書包以及智慧糕贈予現場觀禮民眾。
來自臺灣鹿山文社和中華漢服創意協會的十多位年輕男女自發身著漢服來現場觀禮。廖振宇是其中一員,他說:“在哈日、哈韓之風盛行的今天,臺灣的年輕人對中華傳統服飾以及文化的認同有待加強,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活動。”(記者曹檳 陳鍵興)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