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微博名為白云飛的認證用戶發布微博稱,上周六收到了來自建行信用卡的短信,被告知個人建行信用卡的額度被調整至1元,在問詢客服時,卻被反問“你是不是在樂視工作。”記者調查發現還有多位樂視(前)員工信用卡被調整。建行信用卡卡中心方面表示,目前,對于經核實資信良好的客戶,信用卡中心已恢復了授信額度,占此次臨時調控客戶的95%,另尚有5%的客戶還在進一步甄別之中。(7月26日澎湃網)
信用卡額度被調整到1元,也就等于廢卡了,沒有使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用戶的信用卡與其它信用消費掛鉤,則就因授信額度不足而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個人信用指數。可見,信用卡額度被調整對用戶來講,乃是一件大事,特別是對使用信用卡頻率較高的用戶而言,其所受到的困擾,更是不可預想了。而這件事也引發公眾的質疑,銀行為何隨意調整用戶的信用卡額度,僅僅因為用戶曾經或現在是樂視員工,就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是否太過分了?
樂視最近一段時間負面消息頻頻曝光,自去年11月份起,樂視系公司陷入了嚴重的資金鏈危機,隨后又引發供應商討債、員工被裁員、股份轉讓、股權凍結等一系列事件,導致樂視成為輿論焦點,亦被金融機構重點關注,認為其存在很大的資金風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樂視系公司陷入資金鏈危機,影響到員工的信用卡額度被調整,這恐怕是樂視員工沒有想到過的事。
按照信用卡協議,用戶在發生單位、地址、電話等重大信息變更時,也應及時通知銀行進行修改,以免影響到聯系溝通和信貸業務。可見,從維護個人信用指數、信貸額度的立場看,用戶亦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向銀行及時告知相關事宜。如果缺乏信用風險意識,等到銀行找上門來,損失可能已經形成了,豈非太過遺憾。
銀行是經營資金風險的,風控是首要任務。當客戶出現資金鏈危機時,銀行就會隨之提高其風險等級,限制融資、調降授信額度等,必要時還會緊急催貸、抽貸,以規避或降低資金風險。銀行看到樂視系陷入資金鏈危機,本能反應就是采取各項避險措施,而受到牽連的樂視員工,其建行信用卡都是在職樂視時辦理的。此前樂視因資金問題,出現過延期繳納員工社保以及發放工資的情況,在樂視員工收入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銀行為了防范還款風險,自然要重新考慮授信額度了。
可見,銀行調降樂視員工信用卡額度并沒錯,只是手段過于簡單粗暴,直接將信用卡額度降低到1元,有傷用戶感情,難免會受到用戶和網友的質疑。同時,也暴露出銀行對用戶信息日常跟蹤工作不到位,信息采集存在遺漏,導致出現重大危機時,只能用亡羊補牢的手段應對。銀行未來應向互聯網金融學習,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依靠大數據挖掘用戶信息資料,提升工作效率,對客戶進行日常風控評估,出現問題及時預警,以降低資金損失。(中國臺灣網網友:江德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