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5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1%的受訪者打算在今年“雙十一”網購,24.4%的受訪者直言自己屬于網上沖動消費的“剁手族”,對于“雙十一”54.2%受訪者最擔心虛假宣傳、價格虛標。(11月4日《中國青年報》)
“雙十一”馬又要來了,電商、年青人、網購狂們又開始蠢蠢欲動了,無論你有什么樣的想法,“雙十一”上網搶購似乎已然成風,成為網購者們瘋搶的節日,也成為電商們大把“搶錢”的時機。
恐懼還是興奮?各種心理交織在一起,匯聚成了“雙十一”前期各類輿論聲音并存的巨流。
有工商總局約談了10家大型電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絡商品價格;有部分商家又玩起了“先漲價后降價”的花招,部分商品提價20%后準備再六折七折銷售;有不少消費者說,最近加在購物車里面的不少寶貝都漲價了,只能等著雙11那天搶購了;還有不少消費者對于今年的“雙十一”,表示“非常期待”,“那天會盡早回家準備熬夜搶購”。
無論是公還是婆,無論是電商還是消費者,對“雙十一”所表現出來的期待可想而知。巨大的網購市場,沖擊力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簡單,商家在虛擬的空間無須交店面費、衛生費等等各種現實生活中實體店所需承擔的費用,更不用為挑選人氣旺的店鋪而大傷腦筋,只要在網上登記注冊,只要你的網購信譽度夠星,就會有網民前來光顧,商品直銷,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皆大歡喜。而在其背后,電商、物流、廠家均為受益者,這才是為何網購會成為風靡的真正原因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雙十一”被炒熱成一個全民狂網購節,有著很積極的現實意義,對于社會消費經濟的推動是巨大的,這點從往年“雙十一”驚人的成交量,特別是累得快遞行業都快癱瘓了,不難看出“雙十一”之熱,經濟效益之大。
“雙十一”之所以如此炙熱,歸根結底就是價格優惠、足不出戶。電商們都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大放血”、“大跳樓”,折扣打得網購者為之瘋狂的地步,既滿足了購者的欲望需求,又極大推動了“雙十一”的廣告效益。
助波推瀾的價格之手,當然也難免會給一些非法網上商家帶來巨額利潤,假貨、假信譽、先漲后降等各類現象也會隨之運用而生,伴隨而來的卻是消費者辨別難、舉證難、維權難,也為工商部門執法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而這,也正是政府執法部門為何要高度關注“雙十一”,約談大型電商的真正目的。
筆者認為,“雙十一”來了,大伙不需要徘徊,更不需要感覺“狼來了”,只要其價格夠優惠,無論是電商還是消費者,就可以大膽地擁抱和迎接它的到來,至于質量、虛假廣告、價格亂象等等一系列問題,是政府監管部門需要操心的事了。
所以,“雙十一”來了并非“狼來了”,期待之余,輿論更應該輕輕問一聲:政府監管部門,你們準備好了嗎?(中國臺灣網網友:謝曉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