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快言" />
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詳的男童,被發現死于貴州省畢節市城區一處垃圾箱內。貴州省市警方已展開調查。截至昨夜發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體身份及死因。據初步分析,5個小孩可能是躲進垃圾箱避寒窒息“悶死”。(11月18日 《新京報》)
五個幼小的生命本該是祖國的花朵,竟然這么早地調零了,讓人心痛不已,浮想聯翩。我們不禁要問:流浪兒之死誰之過?
我們首先想到了孩子的父母。倘若這五個流浪兒有父母的話,他們的父母必然受到一輩子的良心譴責,既然生養了孩子,就須對孩子負責,寧可苦一些,對孩子用心些,也不會讓孩子淪落街頭,這樣,五個幼小的生命就不會早早地夭折。
我們也想到了垃圾箱附近的居民!昂⒆觽冊诓疬w工地圍墻里面,用一些寫有廣告語的塑料篷布、水泥磚和三合板圍起來,并在里面住了好幾天”。他們可憐的遭遇,附近的居民不可能看不到,為什么不向有關部門反映?打一個求助電話那么費事嗎?哪怕送一些熱湯熱飯,送一些抵御寒冷的衣物也是好的。而這一切都沒有,令人匪夷所思,于心何忍?
我們想到了法律法規。我們不乏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太原則了,操作性不強,權責不清晰,甚至“九龍治水”,實踐效果不敢恭維。相關部門早就表示,要推出專門救助流浪兒童的法規,幾年過去了,不見蹤影。
我們更想到了政府相關部門及慈善救助機構。救助流浪兒童是政府相關部門義不容辭的重點工作。流浪兒童之死,再次警示我們:當下,救助流浪兒童的工作很不到位,有死角,被動而不主動。流浪兒童與流浪成人不同,他們年齡小,對救助他們的政策不了解,不敢接觸陌生人,不曉得到哪找救助他們的機構……這意味著,政府相關部門和慈善機構要主動救助他們,而不是坐等這些孩子上門求助。坐等這些孩子上門求助,是政府相關部門及慈善機構的“懶政”表現,暴露出救助流浪兒童工作中的“短板”,這種情形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據《央廣新聞》報道,民政部要求今年年底前實現城市街面無流浪兒童的目標,一些大中城市已經提前半年實現了目標。在此境遇下,但愿流浪兒之死的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中國臺灣網網友 于文軍)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