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兒童節這天,正好是星期三,大多家長都還在忙著上班。記者從昆明多所小學打探到,按照安排,不少學校都是在6月1日上午舉辦校內集體活動,比如歌唱比賽等文藝演出,活動內容較為豐富;下午則放假半天,由同學們自由活動。也有少數學校在下午舉辦活動,有的還邀請家長到校一起參與。(5月29日《春城晚報》)
都知道兒童是社會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卻在關愛兒童上還有許多“見外”。兒童節應該是兒童歡樂的日子,可是許多家長在兒童節因為上班不能給孩子節日快樂,也不能給節日的驚喜;父母縱然“心意有加”,也只能選擇上班前或下班后給孩子過節“補缺補差”,孩子才能收獲節日的快樂。對孩子來說,兒童節過得不是“花好月圓”,而是“月缺花殘”,不是給兒童節抹黑么?又有什么兒童節意義呢?
有首歌唱得好:“世上就數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兒童節里沒有媽媽相親相伴,“幸福哪里找”?兒童節縱多兒童不快樂是不爭的現實,兒童節放假雖然政治意義很“真”,而快樂意義很“假”;不是“假日”的遺憾么?國家假日辦對成年人節日假日表現“慷慨”,雙休日、小長假、大長假更是照亮內外;而對兒童的假日卻“斤斤計較”。唯獨一個放假的兒童節日,還不能保障大人陪伴兒童,兒童的節日幸福、快樂、美麗記憶從何而來呢?換句話說,如果兒童節因為沒有家長的參與活動,而給兒童充滿惆悵和憂傷;給家長放假就要上升到制度層面考量,這才是兒童節的歷史性進步。
眼下,兒童節給家長放假呼聲日益高漲;不久前,廣州購書中心門外兩女士“舉牌要求兒童節給家長放假”(5月25日廣州日報),立刻在社會引起共鳴;許多專家也表達支持看法。長春市健民兒童健康研究中心張淑華教授表示,“六一兒童節是孩子的節日,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花時間陪孩子。” 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楊江丁表示,“如果父母們能利用六一這天全身心陪伴孩子度過,孩子們也將會在這一天玩得最開心、笑得最燦爛”。英雄所見略同,孩子的節日與成年人節日有著內涵不同,家長不需要孩子哄著玩;而孩子卻需要家長哄著玩;兒童節注定要與家長“骨肉相連”。
而現行假日都是建立在成年人視角、思維上,沒有從兒童心里、視角、需要、身心快樂出發,兒童節就是“行為藝術”。英國、瑞典、臺灣、香港都有兒童節家長與孩子同樂規定,兒童節給家長放假并不是中國獨創。“假日不假”是假日的靈魂;兒童節因為沒給家長放假而“假”,兒童節里給家長放天假吧,天塌不下來!(中國臺灣網網友:鄭家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