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馬伯庸一篇題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讓河北冀寶齋博物館火了:館中年代穿越、造型奇異的藏品,讓網友連連稱奇,大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從博文看,這家以瓷器為主的博物館,一大特點就是“久”,久到讓人有種穿越感;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大”,真是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把近年一些價值上億的“矮矬子”“遠遠地拋在了身后”。還有一個特點是“奇”,要是你覺得一套穿著中山裝的元代“青花釉里紅描金十二生肖”不夠震撼,再來一套元代“五彩描金十二生肖”獸首。
你說這是個仿制品展覽館吧,它還被稱為“時間跨度由遠古至明清,是衡水市乃至全省最大規模的民間博物館”;你說這是個“惡搞公園”吧,它還是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還成了河北第三批“省級科普基地”;你說這是個贗品、假貨基地吧,它的負責人卻反駁說“專家沒見過的東西就是假的?”我說不清這是個什么,只能說這是一朵奇葩。面對這奇葩博物館,我突然想起了林徽因在多年以前的一段話。
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準備拆除當時還存留且完好的46公里長的明清城墻。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的夫人,當時也是清華教授的林徽因就對此非常反對。她上下奔走,大聲疾呼,但最終沒有保住這段城墻。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悠忽人家四月天》中如此回憶,“然而,據理的爭辯也罷,激烈的抗議也罷,苦苦的哀求也罷,統統無濟于事。她(指林徽因)痛心疾首地預言:‘等你們有朝一日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卻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罷。’”這句話在今天讀來讓人振聾發聵,誰能知道,睿智的林徽因竟然一語成讖!
今天,是個還債的時代,我們還自然的債,還文化的債,還精神的債。每一個奇葩式的現象都正常得很,因為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當初,林徽因的預言無人理會,所以,今天我們陷入一個“造假古董”的泥潭。而當我們意識到林徽因一語成讖時,下一個因果可能正在醞釀之中,因為很多人竟然以此為榮。對此,不僅是河北衡水市,各地都需要警惕。(姜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