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打包申遺”難成功,不如把申遺所需的費用真正用在自然景觀和文物保護身上。
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最近傳出計劃集體“打包”申遺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有關文保專家指出,十大名樓許多都是現代新修的,有好多連文保單位都不是,屬于“假古董”。(11月5日《新京報》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應是一項嚴肅的事情,而用最基本的常識來判斷,“打包申遺”都是一個有欠妥當的提法,且十大名樓中,許多都是近些年新建的“假古董”,并無文保價值,這樣的“申遺”其實有些自欺欺人。申遺有著非常繁復的過程,包括候選地提名、現場調查、判斷登記、最后審議、正式登記等,如果現代新修的建筑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那未免也太神奇了些。
此外,按照相關的申遺規定,一旦被《世界遺產名錄》拒絕列入一次,那么提名中的遺產地將不得再次提出申請。這樣看的話,“打包申遺”更不具可行性,一旦“十大名樓”有一處或多處被拒,那豈不連累了真正有資本申遺的岳陽樓、天一閣等少數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既然“打包申遺”難成功,不如把申遺所需的費用真正用在自然景觀和文物保護身上,據媒體報道,河南安陽殷墟申遺花了2.3億,湖南新寧豪擲4.5億申遺,河南登封“天地之中”耗資達7.9億,中國丹霞地貌申遺更是用了令人咋舌的10億巨資……申遺熱要么被痛批為“政績沖動”,要么被懷疑成為門票漲價找借口,甚至有多處申遺地爆出了有錢申遺、無錢保護的消息。
眼下,在對申遺熱的批評尚未退潮的時候,對于新的申遺行為要謹慎提出,未經論證甚至“假古董”的申遺,只會徒增申遺浮躁。眼下比申遺更為重要的是,對受到城市擴張威脅的文物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把本就不多的文物保護資金用在正道上,申遺的事情不用著急,只要文物在那兒,能達到世界文化遺產標準的早晚會申遺成功,我們不希望看到“世遺”申請成功,文物卻面目全非的狀況發生。
即便要保護,也要對文物進行必要的辨識鑒定,分開進行保護,對于那些現代新修的“假古董”,就無所謂保護不保護了,能維持其基本的旅游觀賞功能即可,沒必要把錢浪費在鋼筋水泥建筑上。急需用錢的是那些國家級、省級瀕危文物建筑,對這些建筑用“搶救”比“保護”來形容更為合適。(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