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畢業生還在討論畢業照的搞怪時,《新周刊》執行主編封新城7月3日中午發出一條微博:“祝賀蔣方舟同學大學畢業,同時,祝賀蔣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雜志副主編。”被稱為“美少女作家”、曾被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的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蔣方舟,一躍成為雜志高管了。(《羊城晚報》7月4日)
我不知道這則決定是否是“話題發源地”《新周刊》自己制造的一個話題,果真如此,討論它就中套了。有網友微博留言:仿佛蔣方舟一下子就長大了。是的,留存于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可能仍是她4年前在爭議聲中被清華大學降分錄取,仍是這個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展現在媒體上的清純形象,她竟然就這樣踏入職場且“一步到位”地成為雜志副主編。
從業經驗、社會閱歷等都是蔣方舟成為干練職場人必須直面的考驗,但一方面,恰如封新城所說明的:蔣方舟2008年入學時即被該刊聘為特約記者,2010年4月升任主筆,她已經是《新周刊》的“老員工”,業務上應該能很快進入角色。另一方面,在一個開放社會,只有老成者才能做高管的觀念早已落伍。蔣方舟當然也有資格成為優秀的副主編,只是,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畢業后即以“高管”身份進入一份高度市場化的雜志,真的是蔣方舟最好的選擇嗎?
蔣方舟此前的寫作成功,莫不得益于寬容的社會空間:社會能用坦然而不是另類的心態來看待“美女作家”,大學也可以對應試能力稍遜的特長者敞開大門,公眾更是不憚于對努力且有靈氣者大加肯定。而進入一個以投入—產出效應為中心的市場化雜志,蔣方舟會被漸漸磨去棱角么?好在,這是雙方的自愿選擇。
值得思考的是:太過于一帆風順對寫作者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寫作者應耐得住寂寞和有所準備,這是一種沉淀,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經歷。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紛繁與復雜的年代,美好與丑惡并存,富裕與貧窮同在,陰霾之后,是慢慢打開缺口的光亮路途。誠然,大學生蔣方舟的社會批評是犀利的,甚至其目標直指母校清華大學,但對于可以走得更遠的寫作者,這還遠遠不夠。寫作者必須深入尋常社會的紋理,只有這樣,才能自動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并加以批評與改造,對此,太一帆風順的人生實際已自動選擇了部分放棄。
無論如何,我依舊祝福蔣方舟。她在微博上寫道,“終于畢業啦,從此,柴米炊煙。從此,山高水長,人間煙火在 ”,但愿自此以后,人間柴米炊煙中,蔣方舟副主編依舊能留存一顆山高水長的犀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