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發表了題為“游戲規則”文章。該文指出:官場小說在中國深受讀者熱捧。文章的由頭是中國當紅官場小說《二號首長》系列。這部以“當官是一門技術活”為副題的官場系列小說作者黃曉陽竟是一位毫無官場一線經驗的“門外漢”。有趣的是:黃曉陽在“圍城”之外的官場想象,居然贏得了那么多官場粉絲,甚至有許多高官追捧這部小說,將其視為做官“寶典”。有官員讀者說,小說觸動了權力學規則,作者把長期以來擺在桌子底下的一些東西,拿到桌面上來了。作者黃曉陽自己也說,幾千年來,中國都把這個權力學規則藏在桌子底下,密不示人,而他則把它擺到桌面上來了。這部當紅官場小說,之所以受到空前熱捧,倒不是因其皮相的真實,而是揭示了官場的技術“哲學”。
其實,官場小說在當下中國一直都是“顯學”。官場是一座小說富礦,吸引了許多寫手到此淘金,涌現了一大批眼花繚亂的官場小說,諸如《國畫》、《人間正道》、《國家公訴》、《至高利益》、《國家干部》、《抉擇》、《省委書記》、《蒼天在上》、《大雪無痕》、《駐京辦主任》、《秘書長》、《組織部長》、《紅色關系》、《掛職干部》、《首長秘書》、《后備干部》等等。官場小說的“非理性繁榮”說明了什么?除了因市場力量拉動讀者市場亢奮的需求之外,恐怕還與中國社會某些內在的結構性東西相關聯。
官場小說熱銷說明:權力仍然是中國社會的核心資源。權力過去是、現在是、將來可能仍然是中國社會的核心資源。權力結構決定著中國社會的結構。權力的密碼大概是中國社會最為隱秘的文化基因了。眾所周知,演習權力的主戰場則是官場。官場已然是展示權力“美學”的軸心舞臺。在當代中國,權力的內涵和結構、運行規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表現為權力在民主化進程中,受到的光照愈來愈多,權力的發條也被擰愈來愈緊。但是,權力在中國社會作為第一資源的地位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從高燒不退的“國考”熱即可得到證明。“國考”報名人數由2001年的32904人,上升到2011年的141萬多人,10年間猛增近42倍。一些國家機關某些職位競爭比例高達幾千比一。2011年國家能源局某職位競爭比例達到4889比1。人們為什么打破頭往官場里擠?這可能是由權力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決定的。人們瘋狂的舉動背后,其實隱伏著明一種堅硬的理性:權力驅動行為主體的理性選擇。既然權力是撬動中國社會的第一杠桿,人們都想抓住它。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自然就催動了權力市場的過度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