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技術人員對核廢料進行檢測
位于韓國靈光郡的一處核反應堆
韓國的核能力借民用旗號發展多年,“核武化”的門檻對它來說并非高不可攀。
朝鮮官方一再夸耀自身的“核威懾力”,在韓國輿論場中引發了相當激烈的反彈。
日前,曾任駐韓美軍司令貝爾在接受韓聯社采訪時表示,美韓應著手討論對朝大規模“先發制人”方案,“若不能制定相關方案,那將是瀆職行為,美軍若能在韓國部署核武器,會從心理上帶給朝鮮強有力的信號”。
韓國《朝鮮日報》刊登的一篇署名評論文章更加直白:“羞于考慮自衛性核武裝的人,不配作大韓民國的國民。”一時間,韓國似乎越來越傾向于“擁核自衛”。
“核主權”呼聲漸漲
據韓國《先驅經濟》網站報道,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后,在韓國政界,謀求所謂“核主權”的呼聲也有所抬頭。雖然這種訴求在韓國已加入《核不擴散條約》(NPT)的情況下顯得缺乏現實性,但該國鷹派認為,韓國依托現有的(民用)鈾濃縮和核燃料再處理能力,仍足以對朝鮮形成“反威懾”。報道稱,“核主權”論得到不少學術界人士的肯定,他們相信,韓國具備核能力,其意義不僅在于沖抵來自朝鮮的核威脅,甚至能帶來某些經濟利益。
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柳明桓曾表示:“我們在同美國修改《原子能協定》時,應深入討論‘核主權’問題。”外界分析稱,如果美方松口,韓國就能名正言順地獲得鈾濃縮和再處理能力,收益可觀。現在,韓國核電站所需的核燃料——濃縮鈾從美國等地進口,發電后產生的乏燃料只能閑置在倉庫中。據韓國原子能研究院估算,若進行再處理,這些乏燃料的94.4%可作為能源重新利用,不僅有利于環保,還省下了保管費。何況,乏燃料再處理的“最大好處”在于,可藉此提純出武器級核材料,國際社會對此特別在意。
部分韓國媒體抱怨說,美國對韓國“核主權”的壓制甚至比對日本還嚴厲。韓國國會議員樸宣映稱:“美日簽署的原子能協定賦予日本比較廣泛的權利,使后者能自主進行實驗和研究。……(韓國)應找回起碼達到日本水平的‘核主權’。”
當然,韓國能否真正獲得“核主權”,得看國際形勢變化。無法否認的一點是,在國內業已出現“核武裝論”的情況下,若韓國政府執意推進乏燃料再處理,很難獲得國際社會“以和平目的進行核開發”的承認。韓國高麗大學教授金成漢曾指出:“和平目的的‘核主權’有朝一日會得到恢復,但(韓國)要先消除外界對其進行核武裝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