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評社報導,《環球時報》28日發表批評蔡英文在對待大陸遇難游客問題上冷血的社評后,臺“總統府”發言人回應稱,這篇社評對臺灣禮俗或信仰自由等價值較為陌生。該發言人解釋,與大陸游客一起遇難的臺灣導游鄭焜文的家屬向“總統府”要挽聯,而陸客方面沒有要。他辯解說,如果人家沒來要,府方送挽聯過去,那他們是要掛?還是不掛,將成尷尬。
這一解釋不僅勉強,而且繼續充滿了冷漠!董h球時報》批評蔡英文所針對的事情是,她給臺灣導游鄭焜文的公祭活動送了寫著典范長昭的挽聯,而大陸24名遇難游客在臺灣舉行公祭活動,蔡卻無任何表示。臺“總統府”把這個差別解釋成是環節上的,而且把責任推到陸客方面,應被視為錯上加錯。
即使臺“總統府”有應民眾要求為紅白喜事寫聯送字的日常做法,大陸這么多游客遇難,不是普通喪事。數十位大陸親屬赴臺奔喪,眾情皆悲,他們又不熟悉臺灣情況,難道蔡英文和她的“總統府”就不該主動給些關心嗎?此外,他們不該對大陸公眾圍繞這起災難的感受也給予照顧嗎?
人們有充分理由得出結論,蔡英文對陸客遇難自始至終就是冷漠的。如果說蔡英文只給臺籍遇難導游送挽聯,而不給大陸24名遇難者送挽聯有疏忽因素的話,那么臺“總統府”發言人對這種差別所做的回應,構成了對大陸遇難者家屬和公眾感受的進一步漠視和再次傷害,這還是疏忽嗎?
隨著案情的細節逐漸披露,巴士司機被查出酒駕,車上還有幾瓶汽油燃燒,火災的性質出現可疑之處,臺方的責任也與這完全是意外事故有了不同。蔡英文挽聯稱遇難導游典范長昭更加顯得刺眼,讓大陸人很難接受。蔡的發言人以那樣的事務性語言做辯解,看不到他們有任何對陸方悲痛感情上的分擔。這不是冷血,又是什么?
對臺灣選民,蔡英文斷不敢擺出如此的冷臉。如果遇難游客是美國人,蔡恐怕更不會這樣做。蔡對大陸中國人沒有感情,她在政治上也不顧忌展示自己對大陸遇難者的冷漠,她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這應當就是她公開區別對待兩岸遇難者的真正原因。
我們不指望蔡英文會為這件事向遇難者家屬和大陸公眾道歉,因為我們知道她不愿也不會那么做。但是我們呼吁大陸的各種力量行動起來,以理性的、同時也很管用的各種方式表達我們的憤慨。蔡英文有大量誤判,她的軟挑釁越來越多,講道理對她沒用,她需要一些實際的教訓。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