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7月31日發表社論指出,依臺灣綠營智庫所做民調,蔡英文聲望與上任之初相較已暴跌14%,當“治理無方”的社會氛圍形成,執政危機就出現,一時又找不到振衰起弊良方,于是傾全黨之力,啟動追討國民黨黨產行動。社論直言,蔡當局應很清楚,兩岸政策拿不出解套對策、經濟政策看不見近效,社會紛爭、世代沖突加劇,保持執政地位十分艱苦。保權固本做法就是消滅國民黨,才能維持永久執政,這完全是政治精算。
社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執政不過兩個多月,依綠營智庫所做民調,聲望與上任之初相較已暴跌14%,跌勢之速,創下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新紀錄。蔡英文主持民進黨“全代會”時,曾以飛彈誤射、華航罷工、臺東風災等意外,預警民進黨執政的艱難,要民進黨人都知所警惕,但實際情況可能比她想像的更糟糕。
蔡英文民調直墜,除了執政之初新當局磨合不利因素外,越來越多政策急轉彎與人事任命,都讓民眾發現,不是林全“內閣”失策,而是蔡英文自己決策錯誤。包括勞工休假政策、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環保政策實施等,都引起挺綠最力的司法、社運團體大反彈,認為新當局背叛改革承諾,所有決策都來自蔡英文;蔡英文再無法再拿“行政院”當擋箭牌,必須自己一肩扛起。
執政百日通常是檢驗臺灣地區領導人政績的關鍵。蔡英文當局卻忙于救火,完全看不到改革的新政,引起支持者不滿。當“治理無方”的社會氛圍形成,執政危機就出現,一時又找不到振衰起弊良方,于是傾全黨之力,讓“立法院”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啟動追討國民黨黨產行動,“行政院”將設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追索國民黨黨產。“法案”通過時,蔡英文說這是臺灣民主政治邁向成熟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轉型正義的初步落實,“歷史會記住這一天”。但稍作思考,即可發現這是她執政前就預編好的劇本,現在用作轉移執政無能的手段。
民進黨清算國民黨非始自今日。國民黨說,民進黨之前執政8年期間,就全面檢視、清查、列管所有國民黨黨產;2000年起,國民黨已歸還267筆土地、建物,“有爭議部分已全部歸還了 ”。惟國民黨自己估算,應還有166億元臺幣(約5.2億美元)黨產。
黨主席洪秀柱說,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為了對國民黨趕盡殺絕,不惜犧牲政黨政治精神,讓臺灣最可貴的法律公義淪為祭品。國民黨決定,除了黨職退休人員退休金、現職人員年資結算金,以及辦公處所外,其余將全數捐作公益。她也向黨員和支持者喊話說,國民黨失去黨產不足惜,失去黨魂、黨德才可怕。
對民進黨來說,這當然是刨國民黨根、滅國民黨后勢,也讓綠營出氣的法案,有重振內部士氣功效。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國民黨還有扎扎實實的37席“立委”在國會。雖是少數黨,也足以使出癱瘓杯葛手段,所以祭出上千筆修正提案,要求審議“國營事業”預算時逐案表決,讓民進黨吃足苦頭,更讓“立院”臨時會停擺。
不當黨產條例通過固然再重挫國民黨,卻也因不顧法理和手段,想將國民黨置于死地,反而讓國民黨重新凝結意志,發揮救亡圖存奮力一搏反擊。國民黨已宣告,要窮盡一切法律手段爭公道,只會讓蔡當局施政更崎嶇難行。有些評論指出,通過法案容易,日后執行才是難題的開始。
姑不論條例有諸多可能漫步“違憲”“違法”、逾越當局權限之處,僅組織和歷史資料追查,“不當黨產”認定是艱巨工程,要自日據時代結束后取得的財產逐一追索,談何容易。這些爭論和挑戰、打擊的對象,可能不是國民黨,而是“追討不力”的民進黨當局;綠營可能錯估了形勢。
國民黨內也有一派主張,正好趁此機會讓國民黨和歷史切割,不再讓黨產成民進黨永遠的“政治提款機”,反可使國民黨真正重生。當國民黨不再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政黨”時,吃黨產、啃黨骨的貪婪者可借情勢清理,還愿留在黨內的才是真正理念結合的同志,可同穿草鞋來另起爐灶。力量重整,國民黨才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再起機會。
蔡英文當局應很清楚,兩岸政策拿不出解套對策、經濟政策看不見近效,社會紛爭、世代沖突加劇,保持執政地位十分艱苦。保權固本做法就是消滅國民黨,才能維持永久執政,這完全是政治精算。然而,選民未必在乎藍綠政黨興衰,而是對政治人物的期待與信任才重要;新世代隨時可能有素人不靠傳統政黨力量,在政壇崛起。臺北市長柯文哲勝選就是顯例,臺灣民眾雖逾半數認同清理國民黨黨產,但對藍綠惡斗的厭惡,也不是民進黨政治操控所能左右。
事實上,蔡英文就是“非典型民進黨人”,才能異軍突起,在扁團隊貪腐下臺后,8年即重新執政。如果蔡英文讓臺灣持續走不出困境,拿不出政績,或許還會再重寫一個歷史:成為首位無法連任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柯文哲不過兩年工夫,如今已從新政治神話掉落谷底,誰能保證蔡英文不重蹈覆轍?她的止跌關鍵,只有拿出治理良策才是根本,不應靠寄望消滅國民黨來維持執政權。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