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今日刊載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周報第1717期的文章《”文化臺獨”是兩岸和平最大障礙》。文章指出,民進黨大陸政策不接受“九二共識”,并持續推動“文化臺獨”,已構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如不突破障礙,兩岸的溝通和協商將難以持續。
全文摘編如下:
。ㄒ唬┣把
自今(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二個月以來,不但在經濟、財政、社會、“國防”等島內事務荒腔走板,在兩岸關系上更呈現停滯并發生諸多紛擾的事件。當民進黨當局試圖借誤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導彈)、有關南海仲裁問題和陸客火燒車死亡事件與大陸行溝通,甚至協商,而大陸國臺辦卻以溝通機制停擺責任在臺灣作為回應之際,今(2016)年7月22日蔡英文公布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專訪資料表示,“限期接受‘九二共識’可能性不大”,并強調大陸必須尊重臺灣的民主意志,彈性處理兩岸關系。在蔡英文對“九二共識”表態之后,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強調,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社會主流民意;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基礎,才能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檢視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不接受“九二共識”,并持續推動“文化臺獨”,已構成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
。ǘ┟襁M黨大陸政策內涵
在“520”就職演說兩岸關系議題上,蔡英文表示,民進黨政府將依“憲法”、“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來處理兩岸事務,而兩岸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四個關鍵因素,亦即:1.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2.現行憲政體制;3.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4.臺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在經貿發展策略方面,民進黨當局將推動的經貿政策主要為: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包括TPP、RCEP等);推動新南向政策;告別以往過于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透過和亞太區域的國家合作,共同形塑未來的發展策略;愿意與大陸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
蔡英文演說中,民進黨當局的大陸政策,正如同“回紋針”形狀一般,“憲法”和“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包裝,類似那個弧狀曲線把一個“尖端頭”包覆在里面,但是民進黨當局推動“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作為,就像另一個“尖端頭”一直暴露在外面,對大陸方面的敵視和中華文化的排斥,使兩岸關系難以建立應有的政治互信。
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中,蔡英文向北京喊話,強調必須尊重臺灣的民主意志。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蔡英文回應,“要求臺灣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aiwan)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期限,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這也是蔡英文首度對于,是否承認“九二共識”有較清楚的回應。
(三)“文化臺獨”的起源及影響
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其內涵與就職演說的立場并沒有差異,但卻更暴露其“臺獨”的意識形態,而尊重臺灣民主意識成為隱藏其“臺獨”意識的托詞,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當局,以行政手段“去中國化”,推進“文化臺獨”對臺灣社會和民眾所產生的影響。
“文化臺獨”是以削弱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的關聯,并借此一手段逐漸形成走向“政治臺獨”的價值取向,其起源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1990年李登輝就曾公開聲稱,“臺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2000年陳水扁上臺,民進黨當局更瘋狂地推行“臺獨路線”,特別是從歷史、教育、文學等領域,全面推行“文化臺獨”,割斷了新一代人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拔幕_獨”最有效的傳導利器,便是各級學校教科書的內容,從歷史、語文、地理、政治及各種專業教科書。其次則是規定入學考試試題內“本土”歷史和地理所占的比例,使青年學子為應試而必須熟讀和精讀這些課程內容。
“文化臺獨”表面上是強調對臺灣“本土”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其根本的目的便是減少或消除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透過此種教育理念,使臺灣的民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進行思想和文化的洗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民眾的文化、民族和政治認同,導致臺灣社會認同結構的改變,擴大“本土意識”甚至“臺獨”意識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近而形成“臺灣史觀”和“中華史觀”的對立;旧希瑥睦畹禽x以來的“文化臺獨”教育,臺灣社會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結構,已出現了明顯的轉變,并深植某些民眾的心靈。
有鑒于“文化臺獨”對臺灣民眾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馬英九當局執政期間便期望能扭轉此一發展趨勢,一方面致力于課綱的微幅調整,另一方面則加強中華文化的宣導,但卻引起有心人士的激烈反彈,引發相當的爭議。
。ㄋ模┎逃⑽耐七M“文化臺獨”
蔡英文上臺后,任命鄭麗君、潘文忠等死硬“臺獨”份子為文化部長和教育部長。他們在5月20日履職當天即宣布廢除微調課綱。緊接著,臺當局“行政院”在5月31日發布公告,正式廢止2014年高中語文與社會領域微調課綱(103微調課綱)。
蔡英文于7月上旬展開“英翔專案”出訪計劃,參觀巴拿馬運河時在留言簿寫下“TSAI,ING-WEN蔡英文,President of Taiwan(ROC)”,在國內引發軒然。而民進黨“立委”也提案“修法”,去“中華民國化”無所不用其極。
6月下旬日本沖繩舉行“臺灣之塔”揭碑儀式,該碑是為悼念二戰時參戰的臺灣人日軍而設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高潞以用等受邀前往,蔡英文更為該碑落款“總統蔡英文”。部份碑文也引起爭議:“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袍、生死與共、榮辱同擔。來自臺灣英勇參戰20多萬人中,3萬人戰歿、1.5萬人失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族群國家如何分隔,凡犧牲一己性命守護他人之義舉,不應被后世遺忘”。
當然民進黨內部也有一些務實的成員。民進黨第17屆黨代會于7月17日在臺北召開。這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后,黨內首度進行權力再分配,也是外界觀察其政策走向的風向標。32名黨代表提出要將“維持現狀”論述列入黨綱,以取代“臺獨”黨綱。這顯然是要對“臺獨”神主牌開刀,自然在內部引起激烈的爭論,有代表相對提案要“撤廢中華民國國號”,“去獨”和“脫中”兩股勢力角力,最后主持會議的黨主席蔡英文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以“交由中執會研議”作出裁示。
為對沖以“維持現狀”論述取代“臺獨”黨綱的提案,也有民進黨代表提出一般提案,建議將出境證件改用“TAIWAN”,有的表示“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是國營事業,與大陸的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沒什么不同,應該改為Taiwan Airline。很顯然的,“文化臺獨”的思維仍然盛行,此種趨勢的發展勢將加劇大陸對民進黨當局的不信任感。
(五)結語
今(2016)年7月17日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北京出席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并發表演講,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只有堅持這一原則,兩岸關系才能穩定發展,臺海才能保持和平安寧。背離這一原則,臺海就會險象環生,就可能出大亂子!熬哦沧R”的重要性在于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清晰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性質,表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系,它解決了兩岸關系中雙方是在和誰打交道的問題。它是過去8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豐碩成果,以及臺海和平穩定之關鍵。張志軍進一步強調,臺灣新當局的政策宣示和行動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和切斷臺灣同大陸歷史連結,其所作所為導致了兩岸制度化溝通和協商談判機制的中斷,使兩岸關系增添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很顯然的,不承認“九二共識”和“文化臺獨”,已是民進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須突破的障礙,否則兩岸的溝通和協商將難以持續。 (來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周報第1717期)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