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生報》15日社論指出:《圣經》中有所羅門王的故事,說兩個母親因一人的男嬰死去,于是爭奪一個嬰兒,都說是她們的兒子,所羅門王于是要人拿來刀劍,說你們爭執不下,就將嬰兒劈成兩半,一人一半好了,這時一位婦人便放棄了孩子,所羅門王于是知道放棄嬰兒的婦人才是真的母親,因為她不忍自己的骨肉喪命。
我們此時談論這個故事,主要因為前不久在新加坡舉行了“習馬會”,而這次會面,在臺灣的不同黨派與立場人士間引起爭論,造成社會紛擾,因此在此時借用此一故事,來談談攸關我們未來前途的兩岸問題。
在過去冷戰期間很長的時間中,臺灣與美國的關系十分密切,相當長時間簽有共同防御協定,臺灣依靠美國的協防,抗拒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在近40年有協定的時間中,早期臺灣與大陸曾經發生海空戰爭,在金門等外島,也有過地面戰斗與隔海炮擊,是不折不扣的軍事對峙,但是在1979年美國為了與大陸建交,接受大陸要求的斷交、廢約和撤軍三條件,還在建交公布前半夜里通知蔣經國“總統”,當時臺灣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但是總的來說,臺灣還是親近美國的。
上世紀80年代以降,大陸改革開放,臺灣解除戒嚴,兩岸關系緩和,到1987年臺灣開放探親,與大陸開始人與物的交流,1989年冷戰結束,世界局勢丕變,到1992年兩岸在新加坡建立起半正式的交流管道,并以“九二共識”開始漸進交流,到前時的新加坡“習馬會”,可說達到高峰。
現在臺灣社會面對“習馬會”的一些反應,顯現出臺灣因冷戰對峙,加上分隔日久及了解交流的隔閡,盡管近年有上千萬兩岸民眾見面交流,甚至通婚生子,但因歷史因素造成的疏離感和缺乏信任,依然未去,也有因政治認同而愈益加劇的情況。
如以血緣種族而論,“血濃于水”是舉世同理,大陸所說的兩岸一家親,確實也有“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真實,看近些年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實實在在也有著讓利的善意。站在臺灣面對未來的關頭,我們提出所羅門王智慧故事的內里意義,就是世事無常,以及血緣因素的無可取代。
如果放遠歷史眼光,今天兩岸的分立,不也是列強政治以及冷戰大勢運作下的產物,當年美國的保衛臺灣,也多有冷戰圍堵政策的考量,面對與大陸建交的國家利益,就義無反顧而去,所謂誰與親疏遠近,很值得臺灣民眾三思。
當然臺灣許多民意,強調民主、對等和選擇自由,其實以世界大勢來看,在有些英媒批評叩頭聲中,英國皇家是拿出黃金馬車,以上賓迎接習近平,而德國總理、法國總統也立即奔赴北京,對比此三個世界強國之作為,以及臺灣實力條件的嬰兒化,益見出北京對臺灣的姿態之低。
兩個月后的選舉,無論何人當選未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都無法回避兩岸的問題。當前美國或日本有意無意的鼓動,顯見并未在乎臺灣會否因而落入不惜劈裂嬰兒的下場,此中的趨吉避兇,確實需要有所羅門王的智慧。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