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捷運昨天發生年輕人持刀胡亂殺人事件,和經常發生在都會街頭的瘋狂飚車族隨機濫殺,都屬于同一個性質的公安事件。加強捷運站巡邏,只是頭痛醫頭的緊急性處理方案,有關單位應整體性研討,針對我們社會逐漸惡化的反社會仇殺因子,對病根下藥。
臺灣《聯合報》22日發表評論說,比較起來,臺灣算是一個相對安全祥和的地方。很多發生在西方國家的奇奇怪怪犯罪,包括宗教性狂殺、針對不同人種及族群的兇殺,以及因心理不平衡而產生的無特定目標性屠殺,臺灣都不曾發生。
評論認為,這當中主要的原因,不是臺灣的警察把治安維持得很好,或臺灣的法律多嚴格,而是臺灣人、臺灣人家庭的儒家思想,重視眾人生命價值的潛移默化成果。臺灣人這種珍視人命價值的觀念,在臺灣治安最惡化,曾經槍擊案頻傳,黑槍充斥的時代,即使被列名10大槍擊要犯榜的所謂兇犯,他們行兇的手法,及行兇的對象,也都是有針對性。他們大多針對黑道對手、黑道仇家,或者搶殺賭場,絕少胡亂針對一般平民百姓。
可是,近年來,臺灣受日本、美國等地一些夾帶不正常觀念及意識的漫畫、影片的影響,有不少年輕人已經產生觀念上的偏差,陸續發生一些原本在東洋及西方國家才有的犯罪事件:街頭濫殺。但我們各界對這樣的事件都予輕忽,沒有深入檢討防制之道。
這個月初發生在新竹竹東的少年虐殺街友事件,10個年紀14到17歲的初、高中生,一起喝酒之后,就因為無聊,決定去打最無助、最可憐的街頭流浪漢為樂。結果,他們樂著打,就把一個跟他們無怨無仇的人打死了。這種打街友,挑社會弱勢窮開心的案子,在臺灣已經發生好幾件,但有哪個單位重視它對社會的侵害性,而尋找防范之方?
至于發生在臺灣各地,尤其是南部的飚車族,更是由以前的占道飚車,鬧到現在成為飚車族拿球棒、砍刀,隨興在街頭遇人就砍就殺的惡質情況。可是,我們社會怎么對應這樣的事?警察攔路檢查飚車族,就有民意代表出面,說警察違反人家行車自由。當警察開車追逐飚車族,致飚車族撞車、摔傷,就有一票子民意代表指責警察是肇禍者。
一般人可能認為,昨天在臺北捷運發生的年輕人濫殺乘客事件,頂多只是一個思想偏差的年輕人胡亂殺人。但是,嚴格說,虐殺街友的行為、飚車族胡亂砍人的事,以及捷運車廂濫殺乘客行為,都是屬于歧視鼓動性的仇殺事件,也就是西方所稱的HATE CRIME。
這種仇視性犯罪,或基于種族、膚色,或基于性別、外表,或者出于宗教、國籍。但無論出于何處,它們都有同一個基因,那就是社會必然存在一個強烈的刺激。當前我們社會紛亂、街頭抗爭事件頻傳,都是刺激。在臺北捷運濫殺的這個年輕人,為何提早爆發,臺北街頭不平靜的諸多抗爭事件,或許也是他反社會人格爆發的諸多刺激因之一。
文章還指出,臺灣已經進入新的種族融合階段,因婚姻而來的新移民和新臺灣之子,如何平順的融入社會,避免產生新的仇視性犯罪,是臺灣未來最重要的課題。臺北捷運的年輕人濫殺事件,絕對不僅僅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單一事件,僅靠加強巡邏,只是治本。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