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在臺灣,大學發榜和臺風一樣,年復一年沒有間歇。今年這兩件事情湊巧聚在了一起。雖然這兩件事情只在時間上有交集,但是他們背后卻透露出一件不為人所注意的特點,那就是“虛與實”。臺灣《新生報》13號發表社論說,臺灣大學最差的科系分數都比其他縣市熱門科系的高,為什么?前一天還是處于缺水狀態,為什么后一天水庫就水漫堤壩,石崩山塌?為什么有很多,為什么背后的虛與實也有很多,關鍵在與我們選擇的是什么。
社論摘錄如下,
在臺灣,每年夏季除了曬得令人頭暈的太陽之外,還有什么會比臺風和大學發榜更規律的事嗎?這兩項年復一年的夏日劇目,每年此刻總會占據許多新聞版面,而今年這兩件事很湊巧的先后聚在一起,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
今年臺灣的大學發榜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學生偏愛臺北地區的公私立學校,讓所謂臺灣大學尾段系的分數凌駕在其它縣市名校的熱門科系之前;而位在臺北三芝鄉,今年首次招生的馬偕醫學院,其入學分數也超越位在臺北地區以外的私立醫學大學。
為什么一所新種植的樹都還沒有小腿粗的學校,會得到學生及家長的青睞呢?社論認為,除了馬偕醫院帶給學生和家長的想象空間之外,如果說沒有城鄉以及南北差距的存在也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臺北以外的大學往往對這一趨勢不以為然,他們的校長會舉例說他們許多學院的世界排名在臺灣大學之前。但是,各種排名往往偏重研究論文的數量,而非教學質量。雖然教學質量并不容易用量化來呈現,但對大學生而言,好的教學質量才是真的,論文數量的排名是虛的。論文數量對教授是真的,對學生而言是虛的。
當真和虛讓專家都難分辨的時候,學生及家長當然更不容易搞清楚,這時候,學校的傳統、校友表現以及所在的地理環境自然勝出。當選擇臺北學校的時候,也就意謂擁有臺灣唯一有效率的捷運系統以及便宜方便的公共汽車網絡,同時也擁有相對豐富的醫療設施,公園、書局、博物館,以及各種文化活動的刺激。
但是今年發榜的新聞性比起莫拉克臺風所造成的大水震撼,只能算是侏儒。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