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并不是個強烈臺風,但50年一遇的超級暴雨給臺灣帶來慘重災情,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說,面對大自然可怕的毀滅力量,人類變得何其渺小脆弱,而受難的民眾與殘破的災區,正需要大家伸出援手,共同付出關懷。人與人之間厚實堅強的同胞之愛,發散出強大的光與熱會溫暖了被風雨凄冷的心。
文章摘錄如下,
“莫拉克”導致臺灣路毀橋斷土石流肆虐,為臺灣造成有史以來最慘重的臺風災情,甚至發生救難直升機墜機的不幸意外。面對大自然可怕的毀滅力量,人類變得何其渺小脆弱,而受難的民眾與殘破的災區,正需要大家伸出援手,共同付出關懷。
隨著搜救工作的推進以及災情信息紛紛發遞,令人鼻酸的消息不斷傳出。高雄縣甲仙小林村驚傳可能有600人遭活埋生死未卜,被洪水沖走或因斷橋墜河的罹難者尸體陸續尋獲。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權村千余村民在雨中跪泣,哭喊快來救人,冒雨關水門的村長被無情的洪流卷走,救援直升機發生意外,還有無數缺糧少水嗷嗷待援的災民,每一張臉孔都布滿驚惶悲懼,每一位逝者都是家屬凄慘哀號的不舍,每一則故事都讓臺灣所有人同感心痛。
所幸天地不仁,人間有情,社會各界紛紛捐助物資金錢,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市民,不管捐助的金額是多是少,都是大家衷心誠意的關懷與支持。除了提供物資援助,許多人更揪團要前往災區擔任義工,以實際行動幫助災民。無情的災難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唯有相互扶助,我們才能度過不可預測的風險和無法抗拒的劫難。在這塊土地上人與人之間厚實堅強的同胞之愛,此時發散出強大的光與熱,溫暖了被風雨凄冷的心。
這次比較特別的現象,是現代通訊及網絡科技發揮了前所未見的功能。當雨勢愈下愈大,從喂飽水庫的好臺風變臉為世紀災難時,許多民眾直接用手機、簡訊、推特、噗浪乃至打電話給電視臺,進行災情的第一手快報,為救災單位提供信息,也隨時檢驗救災決策與執行成效。
這種“全民報導、全民監督”的現象,信息傳輸及社會穿透的能量驚人。同樣的動員能量,接著進一步展現在網絡社群發起的各種援助行動上,網絡成了迅速流通救援信息的平臺,效果不亞于官方機構。
當然,當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后,除了后續的安置與重建之外,可能還必須檢討責任追究決策疏失,并且亡羊補牢強化決策流程,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50年一遇的超級暴雨,超越“921”的空前災情,事前當然很難預測得到。但預測是一回事,準備又是另一回事;預測未必神準,但準備卻不能輕忽。
臺灣氣象主管部門的預報遭到批評,但最直接影響人命安全的,應該是地方政府是否對災情太過大意,以致未作萬全準備,也沒有及時撤離危險地區的居民;甚至于土石流危險區的開發居住問題,都應該一并檢討。這方面的追究不但必須,更應該建立起一套標準作業程序,才能提供民眾更好的保障。
天災會過去,但也會再來。臺灣有足夠的愛來相互扶持,卻也需要足夠的智慧與魄力,才能建立健全的安全機制,讓人類與大自然和平共存。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