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來,島內出現的種種狀況令人擔憂。不光是因為外部大環境造成難以抗拒的“歹運”,還因為一些“歹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刻意制造一出出“歹戲”,給島內社會帶來混亂,更由于社會大眾對這些亂象的過分關注而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使得當局不得不承擔下許多“難以承受之重”,失去了該有的步調。
陳水扁南下醞釀反撲
“歹戲拖棚”是閩南話,指的是一部很難看的戲,都沒人想看了,演出還不結束,還要一直演下去。
上周,島內的“歹戲”愈演愈烈。正在南部展開“取暖之旅”的陳水扁又放出一堆瘋人瘋語:抨擊“特偵組直通馬英九”、“先消滅陳水扁再消滅民進黨”;“揭露”馬英九秘密聯絡李登輝“要瓦解民進黨”;鼓噪“阿扁不能倒,民眾要站出來”,號召深綠支持者10月上街頭,再來一場“維護主權”大游行。扁妻吳淑珍面對法院發來的出庭應訊傳票,也來了個“照方抓藥”,以一紙“出庭會有猝死危險”的醫院證明,完成了迫使法院對“公務機要費案”的審理第17次延期的“壯舉”,同時也將島內“司法”和檢調系統再次置于公眾的炮火之下。親扁人士則借助媒體爆出諸如“吳淑珍數度以輪椅撞墻尋死的方式要挾阿扁”、“自覺虧欠吳淑珍母女太多的阿扁萬念俱灰兩度欲跳海自盡”這些讓扁迷“悲憤不已”的“不堪往事”。
經過一通忙活,扁“地方包圍中央”的如意算盤似乎打出了他想要的東西:民進黨針對扁家洗錢案準備的60道“審扁問題”以及跟扁要說法的動作也沒了下文;黨內10多名卸任地方黨部主委集體拜會陳水扁,鼓勵他“絕不能倒下去,要站起來與大家一起奮斗打拼”。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民進黨被深綠脅迫加入下月的“挺扁游行”,挺扁與反扁力量展開街頭抗爭,極端分子抑或借機制造流血沖突,李登輝所說扁這是“要死拖大家一起死”,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社會亂象讓民眾不安
看樣子扁的游說有所收獲。這種時候,人們更多的是批評馬英九當局瞻前顧后、打扁不力;指責法院任由扁家人玩弄、摧殘,表現軟弱,“讓司法蒙羞”;責罵檢調查案拖拉,光知道在媒體上表決心,忙了一個多月也沒找到“壓跨陳水扁的最后一根稻草”,眼睜睜看著他帶著罪嫌四處搞事。
陳水扁為什么敢這么鬧?是因為他認定了當今臺灣的公眾心理和社會環境能夠讓他找到為貪腐案貼上政治標簽、將個人丑行操弄成社會對立的空間,所以他才會說出“這不是阿扁個人的事,而是全體臺灣人的事”這樣的無恥之語;還因為他在馬當局動輒得咎的處境中看到了一條“用打馬尋找保扁同盟軍”的自救之路,所以,他才會有“如果馬的‘633’及股市兩萬點可達成,犧牲被抓也無所謂”這樣的“大義凜然”。
但是,扁家貪錢的事實擺在那兒,豈是他玩點花招就能改變的,檢調單位又豈敢因為扁的這些花招就放棄對案子的偵辦。案子既然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社會大眾只需“冷眼觀之”,不讓案子“節外生枝”,不給扁借力使力的機會就是了,何必一天到晚盯著那些“歹戲”讓自己徒增煩惱。
需要社會大眾“冷眼觀之”的不僅僅是扁家弊案的偵辦,還有身處困境中的馬當局拼經濟中的表現。
經濟問題積重難返
上周,島內股市雖然出現了兩次難得一見的“上跳”,但誰的心里都明白,這短暫的“榮景”并非是當局“救市有力”的成果,既不能掩蓋他們“缺衣少糧”的窘境,更改變不了“歹運”將在今后一段時間里與臺灣相伴的現實。馬英九能夠說出“在當前經濟情況不好、物價高漲的時候,希望大家一起渡過難關”的話,說明他們開始思考此前采行的以救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重新規劃未來要走的路。也因此才有了讓蕭萬長協助“行政院”推動相關政策的舉動,有了“行政院”提出以拉動內需為主軸、總投資逾1800億元新臺幣的“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有了推動空運“截彎取直”、海運直航和盡快開放陸資買臺股的政策宣示。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與其緊盯著他們在此前施政中暴露出來的種種“軟肋”,以質疑和批評的態度給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在重壓之下繼續手忙腳亂,不如靜下心來,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時間,看他們如何讓臺灣“漸漸好”,如何兌現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的承諾。
不能不說的還有“森拉克”臺風襲臺這件事。盡管應急措施已足夠周全,豪雨還是造成臺灣中部地區道路中斷、橋梁被毀,財產損失巨大,并導致12人死亡、10人失蹤、數十人受傷的慘狀。但無論怎樣,救災和災后重建都應該是此時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放著手頭能做的事情不做,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枝節問題上,是不是本末倒置?
面對揮之不去的“歹運”,加上接踵而至的“歹戲”,人人都可能起急。但急歸急,路還得一步一步走,日子還要一天一天過。而且,討論島內出現的問題永遠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個事實:現在的臺灣當局是在替過去的陳水扁當局還債,多年累積下的債,一時半會兒怎么可能還得清呢?(謝克)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