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刊登署名文章說,執政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慘遭國民黨圍剿,席次大幅潰散,“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搶攻3月“總統”大選的情勢,預料將更形困頓,學者認為二次政黨輪替的聲浪已經成形。
邁入一黨獨大局面
文章說,“立委”選舉首度施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選人、一票選政黨),選后結果出現藍軍壓倒性勝利的戲劇性變化,未來“立院”政治生態也正式邁入一黨獨大的嶄新局面。
藍綠“立委”席次消長的總表現,呈現泛藍侵蝕綠營勢力的趨勢。在執政黨方面,從上屆勢力換算所得的45席,劇烈跌宕至27席,與之對抗的國民黨則從換算勢力后的57席,激增到81席,顯示“立法院”的政黨勢力已經重度傾向藍營。國民黨除了將可持續主導“立法院”四年走向外,同時獲得超過三分之二席罷免“總統”的在野政黨實力。
民進黨兩屆執政成績未獲肯定,選民透過“立委”選舉向執政黨表達不信任票。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峰向《聯合早報》表示,民進黨大敗的背后因素,主因是執政黨整體執政表現不是很好,雖然民進黨以為選舉的政策買票可獲得選民認同,“但老百姓也會認為那是當局欠他的,也不會覺得很特別”。
提名策略整個是個錯誤
文章指出,新的選舉制度對喪失臺聯黨整合空間的民進黨原本就不利,加上提出的區域人選已被排藍制度(排除擁藍營支持度者)排擠掉中間票源,顯示“提名策略整個就是個錯誤”,其中也包含“總統”初選過后,黨內的傷痕并未縫合有關。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葛永光認為,國民黨大勝結果幷不令人意外,從選票結果可折射出“選民希望改變、改革的聲音、要給民進黨一個懲罰”。葛永光指出,大趨勢顯示民進黨執政八年,選民普遍得到一個結論:民進黨執政太爛了,一無是處,即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都沒辦法予以否認,特別是國民黨在南部指標縣市斬獲,透露部份淺綠民眾已有移轉跡象。而民進黨“去蔣化”以及扁式偏激語言的戰術重復運用,也徹底讓民眾厭煩。
民進黨“立委”選情潰敗是否牽動到三月大選,葛永光認為,此次結果缺乏“兩軍實力相當,敗者的姿態漂亮”的“鐘擺效應”(選民自覺的政治制衡,不讓一黨獨大)條件,而反映二次政黨輪替的選票訊息不會因此消退,幷將二度反應在“總統”大選結果上,利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競選之路。
施正峰批評“謝長廷龜兔賽跑(輔選不力),態度太傲慢了啦”,但他態度保留的說,“目前還沒有那么嚴重”,因為謝長廷仍有可能透過資源交換挖對方地方派系的墻角,那時仍可再醞釀“西瓜效應”(同短時間內凝聚動能的裙擺效應)。
第三勢力空間消失
文章另指出,首度透過選票表達政黨支持度的政黨席次結果,國民黨一舉獲得20席,民進黨13席,不僅完全籠罩在藍綠光譜之下,第三勢力存在的空間也被徹底扼殺。
施正峰形容說,“這是兩黨既聯合又斗爭,在共同困境中,聯合壟斷第一次釋放出來的政黨票”。
從政黨投票率未達六成的結果看來,同時傳達選民不滿兩大政黨,對政治心灰意冷,因此產生兩黨瓜分的最后結果。
葛永光認為民進黨不分區席次不到四成,“比預期的低”,但未必表示未來沒有機會。
文章表示,國民黨席次強勢過半,“總統”大選后,若由執政黨持續把持,臺灣政局將無法脫離朝小野大的執政困境,形成施展空間必然受制在野黨的預期憂慮。
謝長廷選前已表態,若當選,將組席次過半的執政聯盟維持執政效能,但施正峰悲觀的表示,“除非馬英九犯了黨內整合的錯誤,否則我想是不太可能了”。葛永光態度一致的認為,民進黨未達50席“喬”過半的條件,“現在根本不可能了”。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