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美國不顧大陸強烈反對再次宣布對臺軍售。這個并不意外的意外事件,給日趨緩和的兩岸關系和有所改善的中美關系平添了一絲緊張氣氛。美臺軍售陰魂不散的背后,是兩岸分裂的悲歌,是叢林法則的無奈,是各種利益的糾結。
美國對臺軍售是長期困擾中美關系、妨礙兩岸關系的問題。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以來,美臺軍售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中美雙方斗爭的焦點之一。1979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與臺灣關系法》(TRA),強調對臺所謂的“協防”與“保護”,成為美臺軍售的“法律依據”。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簽署了“八·一七公報”,美國承諾會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為降低公報對美臺軍售逐年限質限量的影響,美國里根政府對臺灣口頭做出了所謂的“六大保證”,成為美臺軍售的又一借口。“八?一七公報”無疑為徹底解決美臺軍售問題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能,善良的中國人民常常盼望著美國政府能按協議“逐步減少”對臺售武。然而,30年過去了,美國不僅沒有履行公報承諾,而且根據所謂“法律”或“保證”不斷售臺武器,尤其在冷戰結束后美臺軍售問題更是愈演愈烈。
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逐漸走上和平發展軌道,以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為宗旨的美臺軍售卻逆勢上揚,規模之大、頻率之快前所未有。2010年1月29日,美國宣布了一波價值63.93億美元的對臺軍售計劃,這是美國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后實施的首個對臺軍售案。審視此次美臺軍售清單,可謂琳瑯滿目,包括114枚“愛國者”-3導彈及其相關設備、60架UH-60“黑鷹”直升機、60套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2艘“奧斯普雷”級掃雷艦及12枚“魚叉”反艦導彈五大類。2011年9月21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又宣布了一波價值58.52億美元對臺軍售計劃,核心是為臺軍145架F-16A/B戰斗機進行性能提升,還包括售臺軍用飛機相關設備、配件,以及提供有關訓練項目、后勤支持。
美臺軍售問題緣何陰魂不散?根源在兩岸分裂,實質是臺灣問題。美臺軍售和臺美軍購是一體兩面,即是美國“以臺制華”的現實需要,也是臺灣“依美圖存”的客觀需求,臺灣軍購需求就是美國軍售動力的重要來源。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長期處于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狀態,由于兩岸實力相差懸殊,臺灣方面一直奉行“依美圖存”戰略,極力尋求美國對抗大陸。為此,臺灣方面不斷通過對美軍購密切臺美關系,這才給了美國對臺軍售的機會。如今,美臺軍售已經成為檢驗美臺關系的重要指標,政治意義、象征意義遠遠大于軍事意義。有鑒于此,盡管美國賣給臺灣的多數是過氣裝備,但是臺灣總是“欣然接受”,而且“十分感激”。日前,馬英九大肆炫耀軍購成績,除了展現維護臺灣安全的決心與意志外,主要是借此暗示選民“美國人信任我、支持我”。事實不斷證明,美臺軍售根源在兩岸分裂、實質是臺灣問題,要解決美臺軍售問題就要解決臺灣問題,換而言之,如果臺灣問題沒有解決就無法解決美臺軍售問題。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背景下,美國不斷加大對臺軍售,以及臺灣不斷推動對美軍購,不僅說明了美國“希望兩岸關系改善”的虛假性,而且說明了兩岸關系改善的表面性及兩岸互信基礎的脆弱性。
美臺軍售背后存在復雜的利益問題,經濟利益是表象,政治利益是本質。毋庸諱言,美臺軍售背后存在美國軍工企業龐大經濟利益考慮,一定程度上是各種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但是,美臺軍售本質問題還是政治利益,即美國政府的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兩岸長期維持分裂狀態最為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因此“以臺制華”或“以臺遏華”是美國的既定戰略。美國如何實現這一戰略?手段可能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臺軍售,以此武裝臺灣、控制臺灣,讓兩岸長期處于分裂狀態。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逐漸走上和平發展軌道,美國表面上“樂觀其成”、實際上“憂心忡忡”,因為美國擔心兩岸日趨密切會影響其戰略利益、削弱其霸權地位。尤其2010年以來,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向東亞,臺灣對于美國的地緣戰略價值再次上升。這種戰略憂慮與戰略需求,成為刺激美國不斷加大對臺軍售的重要因素。美國需要利用對臺軍售給兩岸關系“降溫”,防止兩岸走向統一,維持兩岸分裂狀態,從而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略利益。
此外,美國不顧大陸強烈反對依然不斷對臺軍售,深刻地反映了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國公然違背國際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還冠冕堂皇地宣稱對臺軍售有利“臺海和平穩定”,這是典型的霸權主義與強盜邏輯。美國對臺軍售的強盜邏輯是建立在美中實力落差基礎之上的。從美臺軍售的政治現實中,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實力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叢林規則。只有當中國實力大到足以從政治、經濟、外交或軍事上遏制美國時,美臺軍售問題才可能徹底解決,否則美臺軍售的幽靈依然會不斷在臺海上空游蕩。雖然實現這一目標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美臺軍售終將消失在歷史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