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在“9·11”后的10年里,已無法策劃、指揮如“9·11”那樣的行動;拉登死后扎瓦赫里“接班”,恐怖活動仍將猖獗,但“基地”的影子,卻將越來越淡、越來越隱蔽。
盡管并非沒有疑點,但大多數人相信,本·拉登已被美軍擊斃。然而,大多數人也知道,消滅拉登不等于消滅“基地”,更不等于消滅恐怖主義,誰將繼拉登之后接掌“基地”,引起關注。人們的議論普遍集中在兩個人選身上,即“拉登大腦”扎瓦赫里和“死亡教士”奧拉基。
扎瓦赫里是埃及人,作為埃及“圣戰者”領袖,他曾組織、策劃多次恐怖襲擊;作為拉登的助手,他策劃了被認為是“9·11先聲”的針對美國駐肯尼亞、坦桑尼亞使館襲擊,和拉登一起協助阿富汗塔利班作戰,并主導“基地”在伊拉克等地的組織與活動。他主張改變“斗爭策略”,爭取“圣戰”在伊斯蘭世界一國或幾國獲得勝利。
奧拉基的父親是也門人,本人則出生于美國,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美籍阿拉伯裔學者,曾因涉嫌參與策劃“9·11”被捕,但因證據不足被解除逮捕令。他的網絡“殺傷力”十分驚人,一些聽了他蠱惑的青年會甘愿成為“人彈”。2009年導致13名美軍官兵死亡、30多人受傷的胡德堡槍擊案,肇事者哈桑少校即系受奧拉基蠱惑。
對國際社會而言,奧拉基無疑是更危險的敵人,因為他巧妙地將現代網絡技術和宗教極端主義相結合,讓恐怖活動變得更隱蔽、更難捉摸。“9·11”后,尤其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基地”由暗轉明,危險程度反倒降低,10年間并未對美國本土構成更多實質性威脅,而奧拉基的“網絡攻勢”反倒無孔不入。
反觀扎瓦赫里,其“赫赫功績”大多在“9·11”前建立,“9·11”后則“乏善可陳”,“一國勝利”如同夢囈,伊拉克的“事業”也江河日下,因此就外人觀感,奧拉基似乎比扎瓦赫里威脅更大。但就“基地”本身而言,則恰相反。
扎瓦赫里是老資格的原教旨恐怖首領,在“基地”體系內地位穩固,且素以恪守教規著稱。“9·11”后拉登深居簡出,扎瓦赫里早已成為“基地”的主要掌舵者,“接班”實則是例行公事;反觀奧拉基,不僅比扎瓦赫里小整整20歲,且“海歸”出身,根基尚淺。
其實,不論拉登的接班人是誰,“基地”的分散化、多中心化、地方化都將是大勢所趨,拉登本人在“9·11”后的10年里,也已無法策劃、指揮如“9·11”那樣的行動,而聽任扎瓦赫里、巴卡維等各路“諸侯”各自為戰;同樣深居簡出、且在拉登死后勢必更加小心翼翼的扎瓦赫里等,將勢必延續這一趨勢,恐怖活動仍將猖獗,但“基地”的影子,卻將越來越淡、越來越隱蔽。(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