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被美軍給擊斃了,給人的直觀感覺是美國是世界最強國,這正是美國在中東局勢“理還亂”的情況下做出的一擊,既是反恐時代告一段落的象征,也是中東格局重新勾勒的前奏。對奧巴馬來說,宣布拉登死亡,是他連任復活的宣言。而對世界來說,擊斃拉登意味著美國要持續發揮影響力。
幾個月前,美軍就掌握了拉登的行蹤,選擇在現在干掉他,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美國是想借此說明:它能對荒山野嶺中穿行多年的恐怖頭子進行精確打擊,也就有能力對中東的所有不聽話的強人,如利比亞的卡扎菲,伊朗的內賈德,進行攻擊,擊斃拉登是美國對中東的反美領導人的警告和威懾。這也許正是美國想用威懾力、用不戰而勝的策略,來平息中東的煩躁,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圖來重構中東的地緣政治版圖。
美軍把襲擊利比亞的指揮權交給北約,被不少國家視為是力不從心的表現。但是拉登被擊斃,意味著美軍能夠騰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來應對他們認為值得干預的地方。即便美國的軍靴不踩利比亞,不踏敘利亞,不踢伊朗,對這些國家都是一種壓力。
擊斃拉登,美國會漸漸從反恐戰爭中脫身,著力于與伊斯蘭國家的和解和合作。奧巴馬所重申的“美國沒有也絕對不會對伊斯蘭發動戰爭”,是美國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后的痛定思痛。除了對不聽美國話的國家進行威懾外,美國會用拉攏的手段,把更多中東國家拉到自己的勢力范圍,既為美國獲得實際利益,也有利于讓中東“沙塵暴”盡快落地。這同樣是美國發力的地方。
沒有拉登的今后,美國還會在南亞放開手腳,重新界定與印度、巴基斯坦的關系。美國特別強調擊斃拉登是美軍單獨干的,意味著與巴基斯坦已經拉開了距離。印度和阿富汗馬上批評巴基斯坦是恐怖分子的“窩藏地”,已經挑起了印巴沖突,而美國站在哪一方也早有表現。為了反恐戰爭和擊斃拉登,美國不得不與巴基斯坦捆綁在一起,但現在,美國可能向印度傾斜。
還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他們的沖突或許會更頻繁,更激烈。在巴勒斯坦深得民心的哈馬斯,批評美國殺害了“圣斗士”,而以色列則在歡呼,巴以雙方的沖突嗤嗤冒煙。
拉登是死了,但和平的鐘聲并沒有敲響。最大的獲益者就是奧巴馬本人,既為連任積累了資本,也為增強美國的影響力做出了實際貢獻。筆者所想說的是,奧巴馬總統,請把藏起來的諾貝爾和平獎重新拿出來端詳,并努力使它實至名歸吧。(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