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28日社論說:恭喜馬英九以九成三得票率的高人氣回鍋出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同時這也是馬英九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新起點和新挑戰。所謂新起點者,由民選領導人和黨員直選的黨主席,至此都由馬英九一人擔任,也創下臺灣民主化以來,國民黨最具民意和黨意支持的最高領導人;新挑戰則為臺灣民主化之后的黨政合一模式是否禁得起考驗。馬英九當然得自我期許,有必要為國民黨樹立一個新的執政典范。
然而從國民黨的轉型過程觀察,又不能不為馬英九的完全執政擔心,即臺灣民主化和國民黨的轉型并沒有形成同步運作,而且有相當落差。此一落差既存在威權體制的余緒,也存在地方利益的糾葛。是以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與其說是黨政合一新的開始,不如說馬英九得繼續為國民黨破舊才可能推陳出新。
社論指出,國民黨和地方派系的結合由來已久,威權統治的松動更讓地方派系坐大。在李登輝時代,領導人直接民選,但國民黨依然是黨主席獨裁,當時的黨政合一實為一人獨斷,更加速國民黨的腐化,且戾氣橫生。等到連戰上臺,國民黨已淪為在野黨,自無黨政合一可言,國民黨在“立法院”的黨團運作,連戰也只有拱手尊重,所能施展的空間和層次都屬有限。
馬英九初任黨主席國民黨的民意支持度相對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就政治現實言,只能為馬英九個人人氣加分而已。馬英九既已回鍋,就得重新面對黨內充滿權謀、只知勝選和但求利益交換的地方派系和因此衍生的政治生態。對此,馬英九得思考并有一決斷,即和黨內地方派系持續共生,還是堅持去腐生新?或若僅僅停留在為求施政方便,直接向黨機器下令,或為求掌握黨的提名權以期壓制地方派系和不聽使喚的“立法院”黨團,那就有可能再次陷入新的泥沼,即由新派系驅逐舊派系,新官僚取代舊官僚,依然擺脫不了政治現實和掠奪政治資源的老把戲。
臺灣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在體質上照說應已伐毛洗髓,徹底民主化,成為一個單純的選舉機器。馬英九所以會承諾當選“總統”后不會出任黨主席相信應即出于此一想法;但執政一年,不沾鍋的馬英九何以會降低道德高度自毀諾言回鍋競選黨主席,當然是國民黨內形勢逼人,且有苦難言。一言以蔽之,國民黨的轉型工程未見徹底,而且因為再次執政而有倒退之虞。這當然也是臺灣政治生態的真實寫照,馬英九難道沒有看到權力使人腐化和自以為是?
批評者譏諷馬英九回鍋出任黨主席,證實馬英九有意復辟國民黨威權政治。此論或許過苛,且時空早已變異,威權政治的體制和民選體制不論權力來源和論述基礎原即不同,哪有復辟可言。但現實政治里的黨政運作也說明臺灣的政治體制若出現“朝大野小”的局面,其實是贏者全拿的零和制,根本不存在黨意和民意的落差,也只有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一途。馬英九若真要上緊螺絲,“內閣”也非大改組不可。
社論認為,或謂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在黨政各有分際的情況下,“兼任”一詞即大有講究。馬英九有必要視黨主席為本職,可以授權但無從卸責。以民主化政黨言,能否勝任端視選舉勝敗以為轉移。這是很大的政治風險,馬英九在選前即應有充分的認知,黨務改革也只有繼續朝向選舉機器轉型。再就兩岸和臺灣前途瞻望,國共兩黨領導人在兩岸論壇會面是常態,馬英九今年9月接任國民黨主席后,營造“胡馬會”的機遇就在一念之間。馬主席盍興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