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 />
因“向大氣排放污染物超標”,安徽省安慶市環保局向中石化安慶分公司開出9萬元罰單。這是安慶石化建廠近40年來收到來自屬地環保部門的第一張罰單,被輿論稱為“開辟了地方環保部門監管先例”。
對于地方經濟而言,落戶當地的央企,無疑是利稅大戶、支柱型企業。不僅如此,駐地央企的負責人行政級別往往高于地方環保部門負責人。接到污染投訴,地方環保部門要“動真格”,的確不容易。就制造污染而言,這樣的企業也是“老虎”。
環保部門不敢打“老虎”,一味指責他們缺少擔當、勇氣不足,固然百分之百有理,但未必真解決問題。事實證明,能夠為環保部門撐腰、讓環保執法硬起來,更需要的是制度設計。
事實上,安慶市環保局能向央企開罰單,更值得關注的不是勇氣,而是地方政府的制度性突破。為了提升環保部門權限,年初安慶市宣布由副市長兼任環保局長,并密集拜會環保部等部委,求得支持。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制度安排和行動,恐怕安慶市環保部門也很難頂住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正如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所言:“如果政府不支持,環保人想關掉任何一家企業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環保人非常明確,沒有黨的領導,沒有政府的支持,環保人將一事無成。”
不過,地方環保部門向央企“動真格”,更多的應視作當地決心解決污染問題的象征性行動。“象征”之后,要做的功課更艱巨復雜。因為,以中國之大,污染地方更多的,應該還不是央企,而是地方企業。對更多地方環保部門而言,監管的主要對象還是當地大大小小、離百姓最近的污染源,也就是制造污染的“蒼蠅”。
恰恰是對地方排污企業,地方環保部門要“動真格”,意味著動的是當地GDP與稅源的奶酪,除了“權限”問題,更要面對地方經濟、部門糾葛、官員政績等復雜的利益格局,阻力可能更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地方環保部門打污染的“蒼蠅”,未必比打“老虎”容易。“蒼蠅”量多面廣,盤根錯節,在不少地方還是當地政府的“保護”對象,環保部門的刀,恐怕在很多時候很難砍下去。
要建設美麗中國,決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人民并不滿意的增長,環保部門只能鐵腕執法、鐵面無私,“老虎蒼蠅”一起打。但愿安慶環保部門的先例,成為環保硬起來的一個信號,不管面對的是央企還是地方企業。(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