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每天都有熱鬧,最近網友們正圍觀“重賞之下有沒有泳夫”的活報劇——先是一位辦企業的網友發微博稱,愿出20萬元邀瑞安環保局長到其治下的“黑河”游泳;緊接著,蒼南又有網友懸賞30萬元,請蒼南環保局長下河游泳。
但凡對中國當前河流污染及其治理狀況略有認識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出劇“看點”何在,難怪全國各處網友不斷跟隨“起哄”,紛紛表示如果本地環保局長愿意到污物橫流、臭氣熏天的“家鄉河”里游泳,這錢,老百姓愿意湊!戲謔里蘊含巨大的傷心與無奈,這正是“重金邀環保官員下河游泳”的話外之音。
耐人尋味的,是環保局長們的回應。有的一笑了之,擺出一副專業面孔給老百姓上課:“主要是生活垃圾污染,并非工業污染”。有的雖然立刻表態:“高度重視,對于污染源將是零容忍”,但你“零容忍”這么多年,竟然令河邊民眾“難容忍”,不惜自討腰包讓官員“出洋相”?這自相矛盾之處,不正暴露了一些干部面對輿論一貫的敷衍搪塞?
多數圍觀者,都清醒地把重金邀環保官員下河游泳的新聞當個“熱鬧”看;多數看熱鬧的人,也對地方環保官員的應對方式和此事不了了之的結果,頗有“先見之明”。此番“熱鬧”之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明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民生關切,而在民眾和一些官員之間,竟各有兩套天壤不同的話語邏輯,導致民意批評和現實環境改進總像一場雙簧戲,各說各話一番,最后煙消云散,只有臭河依然。
“重金邀環保官員下河游泳”的話外之音,請各地的環保官員別裝著聽不懂,請用你們真誠的回應和實干的舉措,讓公眾看到一個環保官員面對環境污染加劇時應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否則,不如回家賣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