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前行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氣象,正孕育在銳意進取的勇氣之中
仿佛打開一扇時間大門,中國進入新的發展之境。全國兩會落幕,從十八大后7位政治局常委在紅色主席臺揮手致意,到人大表決投票結束后領導人親切握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式登上舞臺。“中國的下一個十年開始了”,全世界都在關注,“再出發”的中國,會給中國夢寫進怎樣的內容?
“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就職宣言;“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履職理念。十八大以來的四個多月里,理念宣示背后,更有改進作風的務實舉措、嚴懲腐敗的雷厲手段,勾畫出新一屆領導集體執政理念的清晰輪廓。對方向的堅定自信、對問題的深刻洞察、對大勢的準確把握,必將讓“中國號”巨輪駛入更為開闊的水域。
中國的發展是一幅前后相繼的長卷,描畫新的風景,既需別開生面,也要賡續傳統。“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樣的群眾觀、人民性,來自過去10年、30年、60年乃至90年所堅守的信念。大到對改革開放的不斷思考,小到醫改、社保的細節設計,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政策,寶貴的連續性盡顯不變的宗旨信念。
梳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進程,大致可以10年為一個階段。以此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正是在關鍵時刻的一次次重要轉身,中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發展的“升級”,成就了今天的地位。改革開放之初,億萬人民激情澎湃,誓言找回“失去的十年”;南方談話后,市場經濟大潮涌動,中國迎來城鄉巨變;科學發展的十年,面對各種“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中國經濟快車毅然轉軌。下一個十年中國向何處去,再一次激發了人們的期待。它不僅是中國人留給自己的問題,也是世界對中國提出的疑問。
有人說,當前的中國是濃縮了上下百年、囊括了整個世界的“現代化盆景”。看不到中國之大、之復雜,就無法把握住中國發展的主線。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既有木秀于林的驕傲,也有風必摧之的煩惱;既有“登高望遠”的豪情,也有“為山九仞”的壓力。無論是“劉易斯拐點”預示的傳統紅利的消失,還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帶來的發展天花板,都讓人不由感慨:未來十年,中國面臨繞不開、躲不過的“驚險一跳”。
方此之時,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直被視為關鍵因素的“政治領導”,顯得尤為重要。幾個月以來,從中國方位的“三個沒有變”,到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從“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到“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從強調“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兩個本領,到廓清“政府、市場、社會”三個關系;從提出“中國夢”到堅持“中國路”……無論是“布點”還是“鋪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思路果斷清晰,其中蘊含的為民情懷、務實作風、改革精神,讓億萬中國人為之振奮,也讓世界為之矚目。發展前行的新局面、豁然生動的新氣象,正孕育在銳意進取的勇氣之中。
《紐約時報》刊文稱,“治理未來十年的中國,可能是全球最為艱難的工作之一。” 大國崛起的煩惱,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困惑,公民無序競爭的焦慮……中國的發展,個位數的加減法早就做完了,現在需要解的是復雜方程式,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更需要韌性。而在“兩個百年”的視野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未來十年,恰是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最寶貴、最關鍵的十年。以天下為公的信念治國理政,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有為,不辜負全國人民的信任和重托,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匯聚成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自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提出“中國夢”后,3月17日習近平同志講話,再次強調民族復興這一偉大的“國家夢想”。雖然通往夢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但以科學的理念、扎實的行動,走好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必能為我們偉大的民族贏得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