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我們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十六大以來,無論遭遇怎樣的考驗和挑戰,我們都始終抓住發展不放松,推動中國經濟列車快速前行。有數據為證:2003年至2011年,在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9%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從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伴隨經濟快速發展,百姓收入“水漲船高”:2002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7500元和2500元人民幣,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911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6194元。
人民的“腰包”鼓起來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這背后,是財政“蛋糕”的不斷做大,是對民生投入的不斷增加:“十一五”時期,全國公共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方面的支出達到4.45萬億元、1.49萬億元、3.33萬億元和5600億元,分別比“十五”時期增長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近3萬億元,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然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GDP和基尼系數的相關數據也引起了國人的關注: GDP位居世界第二,基尼系數卻在向0.5靠近,越過了國際警戒線。其間的落差說明,我們在保持快速經濟增長的同時,在落實科學發展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擴大財富總量的同時,尚有待于更好地解決分配問題。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僅以做大經濟總量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空間越來越小,發展的坐標迫切需要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與社會公平的方向位移。因而,在發展中,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既要“國富”,更要“民強”,比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調整國家、企業、個人分配關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再如,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把促進社會公平特別是機會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人人都有正常的上升通道,人人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又如,加強制度建設,增強公平性、透明度、可持續性,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發展為了誰,依靠誰,成果由誰共享?這是我們在發展實踐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就是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是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勞有所得、共同富裕”,讓百姓“各盡其能、各得其所”,不斷開創“社會公平正義,人民共享幸福尊嚴”的新生活,這才是改善民生的落腳點所在,也是科學發展的應有之義。(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