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戰勝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向世界奉獻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十年間,中國的精彩表現,引發了“風景這邊獨好”的世界性贊譽,也讓人們思考:中國為什么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歷史的地表之下,總是隱藏著深湛的奧秘。國外學者透過中國救災的強大動員力看到“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擬”的效率,外國媒體由“中國式民主”觀察中國政治模式的特點所在,由此可見,制度因素是解碼“中國故事”最有說服力的答案,印證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耀眼光環之外,“中國道路”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部分:制度創新的推進,制度文明的生長。
這是理解中國何以成就斐然的現實樞紐。十年來,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風云激蕩、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全局性、根本性制度保障。面對長期執政下的各種挑戰,推進黨的領導體制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為科學執政、依法執政夯實了制度基礎。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完善信息公開機制,為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開辟了新渠道。面對轉型期社會矛盾凸顯、改善民生訴求的高漲,創新社會管理的制度設計,建立社保體系,調整收入分配制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社會和諧、民眾福祉開拓了新的增長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經濟規則到道德規范,從民主政治到社會管理,從社會保障到文化建設,從局部突破到頂層設計。10年來,制度創新的每一步,都體現了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時代理念,匯集了觀念更新、改革深化、利益調整等“歷史合力”,以制度形式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時代命題,構建起支撐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格局的制度框架,詮釋了一個執政黨治國理政智慧和能力的時代演進。
輝煌10年,是發展轉型的10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在時代變革與挑戰中彰顯活力的十年。抗擊非典,推動了應急體制的完善;抗震救災,激發了從“對口援建”到“對口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倒逼出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快了民生保障體制的改革。
10年來,制度文明的每一次躍升,都適應現代化進程的新要求而變,都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而動,都感應世界潮流的新趨勢而行,因而能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集中最廣大的社會力量,發揮最強大的制度優勢,為社會主義中國在現代化關鍵階段的歷史跨越提供了堅實保障和強勁動力。
小平同志曾經設想,到建黨100周年時,爭取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回望10年,制度創新帶來巨大發展成就,不僅使轉型期中國朝著“制度定型”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也將一個執政黨、一個國家的制度創造、制度自信寫在了走向未來的新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