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務接待亂象,一個地方的突破固然重要,而一個全國統一的制度環境才更重要。因而,更高層級的統籌推進尤為緊迫,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學習溫州。
一份遏制政府工作人員“舌尖上腐敗”的文件——《落實公務接待“三嚴四禁”規定實施細則》,日前在溫州市落地,備受關注。其中,“每人每餐不超過60元”、“鮑魚、魚翅、茅臺、五糧液不得上桌”等規定廣受好評,不過,該細則只針對“市域范圍”內的工作餐,公務宴請還有一套標準。
正如溫州市紀委官員所說的那樣,外界對這一公務接待細則確實存在很大的“誤讀”。如此“內外有別”搞接待,確實讓社會公眾對約束“舌尖上腐敗”的熱切期待有些失望。不過,對溫州來說,能從一地做起,已殊為不易。“內外有別”的“變通之舉”,是以一種更為圓潤的方式昭示人們,治理公務接待,一地的“細則”固然重要,而一個良性、協調的制度環境才更重要。
公務接待往往表現為大吃大喝、揮霍浪費,其本質則是公共財政的空轉、政府行政成本的增加。無論是市域范圍內的工作餐接待,還是對外、對上的公務宴請,這一本質并無不同,也因此,理應一體約束、并接受公眾監督。這種“一視同仁”,既便于操作,也可切實縮減公務接待費用,積極回應社會公眾遏止“接待腐敗”的訴求。
當然,溫州之所以如此“內外有別”,恐怕也有苦衷。溫州市沒有公開“工作餐”與“公務宴請”的比例,但對于一個經濟大市,“公務宴請”比例想必不會太少,或許,這也正是溫州市“內外有別”、“留有余地”的苦衷所在。四川一個小小的白廟鄉“裸示”之后,對外交往尚且受影響——“有些上級領導都不愿意去了”,何況一個溫州市。友好城市、上級單位……方方面面的關系維護,并不是一部“細則”就能涵蓋。
由此也可看出,單個城市的制度創新,亟待一個全國統一的制度環境來響應,共同實現整體性的治理效果。不然,公務接待治理就會一直停留在“內外有別”的路徑依賴之上。
這樣說,不是對溫州的改革“求全責備”,更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客觀地講,溫州市的公務接待細則化努力應該是一次值得褒揚的嘗試。目前,公務接待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財政資金的糜費,民眾怨氣的郁結,社會輿論的沸沸揚揚,都使得任何一個地方的治理實踐都可能引起高度關切。在這個時候,更高層級的統籌推進尤為緊迫。
今年10月1日,國務院出臺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其中要求各級政府依照有關信息公開的規定,建立健全機關運行經費公開制度,定期公布公務接待費等。希望溫州的新規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有更多的地方及時跟進。只有“內外”都開始行動起來,“內外有別”的制度才能退出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