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畫
“同樣是違規處罰,為什么罰他1000(元),罰我5000(元)”、“12315的電話經常打不通”、“保護商標有何措施”、“今年證照續辦為什么難”……5月23日上午,廣東省廣州市工商局荔灣分局局長李兆強“面對面”接受了上百名商戶的現場“拍磚”。5月29日,該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這次活動不會是‘三分鐘’熱度”(6月4日《中國青年報》)。
民眾“拍磚”,官員流汗。近年來,這種充滿“火藥味”的場面不斷出現,其中,有一些活動是由紀檢機關、媒體組織的,官員被動參加,也有一些活動是由政府部門自發組織的,官員主動參加。筆者以為,無論官員以何種形式接受民眾質詢,都或多或少地展現出了直面監督的勇氣,都是對民意的尊重,都是一種開明的態度,都是一種進步。因為,敢于上臺直面民眾質詢總比始終回避敷衍民意要強。對此,我們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但顯而易見,權力僅僅在行風評議、述職述廉等活動中接受質詢還遠遠不夠:一者,權力在行風評議、述職述廉等活動中往往需要民眾尤其是管理服務對象測評打分,權力需要好評,需要高分,權力有取悅這些人的本能,即便某些活動中沒有測評打分的內容,權力在特定氛圍中也有作出具體的謙遜表現以迎合活動主題的壓力,因而,權力短暫的謙遜并不能充分表明誠意;二者,一年一兩次甚至數年一次的權力接受質詢活動根本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不能全面排解民眾的疑惑。你看,在廣州市工商局荔灣分局組織的這次質詢活動中,臺下百余名商戶老板爭搶麥克風提問,其中一位商戶老板連舉6次手都沒輪到提問,這說明,商戶老板們有很多問題憋著要問,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沒能得到機會。需要強調的是,參會的商戶老板還只是當地整個商戶群體中很少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商戶并沒有到質詢現場,更沒機會“面對面”地質詢官員,他們的心里肯定還憋著更多問題。
其實,權力接受民眾的質詢、排解民眾的困惑不僅要定期“開閘放水”,更應該“細水長流”。權力應該隨時隨地保持謙恭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就高度重視民眾監督,負責任地處置民眾質詢,這樣,民眾監督的渠道便能始終疏浚暢通,民眾便不至于陷入監督饑渴狀態。
權力接受民眾質詢應成法治常態。在這種狀態中,民眾有了問題可以即時發問,有關部門應該及時答復,民眾不會有瞻前顧后的顧慮,不會遭遇刁難報復,民眾的質詢能夠產生實質效果,能夠幫助權力發現自身不足,摒棄一些不良的行為,預防一些錯誤的傾向,能夠倒逼權力規范執法行為,提升服務質量。如果民眾的質詢確實涉及一些政府部門的違法違紀行為,質詢還應該自動引發懲戒問責機制。
質詢權是監督權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行政復議權、行政訴訟權、投訴舉報權等權利的有益補充,權力有義務尊重民眾質詢權,滿足民眾質詢權。如果權力每一天都能真誠地“面對面”接受民眾“拍磚”,那么,將會大幅增進權力與民眾的理解溝通,提高民眾行政救濟的效率,把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不僅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還能提高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