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透露,2012年城市居民感到最不安全的社會問題是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和假冒偽劣。調查還顯示,在開通微博的人中,44.4%遇事更相信微博上的信息,高于信任《新聞聯播》的38.7%(12月18日《法制晚報》)。
信微博的人超過信《新聞聯播》的人——非常吸引眼球。 微博和《新聞聯播》,一個是新興媒體,一個是傳統品牌新聞節目。在對兩者作比較前,自然存在一個調查主體的問題。對開通微博的人進行調查,“信微博”比“信新聞聯播”可能會更有優勢;對中年人或退了休、不會上網的人進行調查,“信新聞聯播”的人可能就會更多一些。甚至于,許多老年人,還可能不知道微博到底是何物?所以這個調查并不嚴謹:開通微博的人信微博的多,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拋開一高一低的信任度差異,我們更應該注意到那個真實的問題——當傳播訊息路徑的日趨多元化,我們更應該相信誰?
微博,不僅人人都能注冊,而且傳播速度比傳統媒體快得多。一些瑣碎的、片段化的消息,尤其是一些有圍觀效應的既能夠吸引眼球的,又容易引發公眾共鳴的微博訊息,還能夠起到些許“改變”作用。這些特點,都并非傳統新聞節目《新聞聯播》之類所能具有。
但是,微博的弱點也顯而易見。微博的小快靈以及自由無極限的訊息傳播方式,成為謠言溫床。比如說,趙本山被死亡、金庸被死亡、成龍被死亡,以及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完全不靠譜的霍啟剛與嫩模的“海戰門”,都是一些疑似有幕后推手的職業策劃。微博是這些無聊事件的助推器。而權威性更大一些的《新聞聯播》,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內容。因此,44.4%的人選擇“更相信微博”,也并非是一件可以高興的事,它事實上代表了一種價值迷惘。
常有人感嘆“新聞聯播是一個世界,微博是另一個世界”。無論信新聞聯播的人更多還是信微博的人更多,都未必能說明他們接受的新聞就更接近于真實。那么,為什么,或者說怎么樣,我們才能共建一個全面反映“真正的世界”的輿論場?這其實就是一個凝聚價值觀的問題。社會可以多元化,但主流價值觀卻是可以達成共識,也是應當達成共識的。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