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十多萬人選擇“啃老”。近年來,大學生面臨沉重就業壓力,但是僅一屆畢業生中就有十多萬人在家“啃老”確實令人吃驚。
這么多大學畢業生加入“啃老”大軍,固然跟整體就業形勢有關,但恐怕也與一些年輕人圖穩定、進取精神不足的精神狀態有關。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從小在父母的疼愛下長大,沒有父輩挨過餓、受過窮的體驗,因此可能不喜歡太艱辛的勞作,更羨慕安穩的生活。這種圖穩定的心態讓一些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把目光對準了公務員等安逸穩定的職業,如果找不到這樣的工作,寧肯回家啃老。而中國父母也把為已成年子女提供生活幫助視為理所當然。正如一位大學生母親所說,“孩子還需要時間適應,反正家里也不缺她這點錢糊口。”
然而,對于這些大學生來說,啃老可能不是一個好選擇。工作是年輕人早晚要經歷的一道坎兒,也是一個必經的社會化過程。盡管現在一些人面臨著工作機會少、工資低等現實困難,但也并不是說沒有工作機會。實際上,只要認清自身情況,放下身段,總是能找到點事情做。這樣的工作,一個人可能不會從事很長時間,但是你可以從中體會到融入社會、直面現實的喜悅,也能在其中得到鍛煉和積累經驗的機會,為將來尋找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畢業后的三五年是一個人尋找自我定位的黃金年齡段,也是讓自己心智逐漸成熟的最佳時期,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回家啃老,不僅給父母增添了經濟負擔,也可能錯過了參與社會競爭、尋找自我定位的最佳時機;不僅會導致自身社交等各方面能力的退化,還可能導致抗壓能力弱等性格方面的缺陷,幾年下來,就會讓自己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更不利的地位。有些人還會因為長期在家,與社會脫節,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患上了抑郁癥等精神疾病。
轉型期的中國社會還存在許多問題,各方面利益調整都在進行中,這讓大學生在初入社會時會面臨工作、買房、結婚等諸多困難和挑戰,但這些困難、挑戰不是什么洪水猛獸,不能因此就索性退回自己的安穩窩中去。對于啃老族來說,與其貓在家里等待好機會砸到自己頭上,還不如直面現實,積極向上,活出精神頭,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靠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