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中國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為此,政協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提出的《關于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的提案》稱,應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對于屢次拒絕就業建議,長期賦閑在家的年輕人,應取消其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以起到鞭策作用(3月12日《廣州日報》)。
景天魁委員的提案,與其是說跟啃老族的社會福利過不去,倒不如說是擔心啃老族從一種“家庭現象”演化為“社會問題”后,會對青年一代的自立自強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的養成,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甚至說嚴重一點,啃老現象的風行,會不會造就出“垮掉的一代”。
這樣的擔心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謂杞人憂天。這些年來,國內有不少人把“80后”群體稱為“垮掉的一代”,可這些年輕的一代,以在一系列大事件尤其是汶川地震中的表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垮掉的一代”。
但主觀上不是“垮掉的一代”,在客觀上卻可能成為“被壓垮的一代”——當“畢業即失業”的壓力擺在面前,他們在無處安放的青春中找不到自己生活的角色;當房奴、孩奴等壓力如影隨形,他們在焦慮中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還是同為“80后”的韓寒說得好,“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房子’”。當他們稚嫩的肩膀承擔了太多在這個年齡不該承擔的重負時,選擇啃老與其說他們喪失了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必要的社會責任感,不如說借助啃老這種形式在家庭“互幫互助”的溫暖中,為焦慮尋找一絲情感的慰藉。
不可否認,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中,肯定有以啃老為業的頹廢年輕人,正如在“朝陽的一代”中也必然會有“自甘墮落”的垮掉者一樣。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原本應當成為“朝陽的一代”的年輕人,被無處不在的負擔和焦慮壓迫得不得不“垮掉”。應該說,對于很多啃老族來說,他們“啃”的不是父母,而是可以依靠的社會保障,而其中有很多都應該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給他們吃上一顆“定心丸”。比如,如果房價能夠被始終控制在合理水平,還會有那么多年輕人靠啃老著急“一畢業就買房”嗎?
“啃老”再嚴重也“啃”不出“垮掉的一代”,反倒是無處不在的壓力,很有可能造就出“被壓垮的一代”。當原本應該充滿活力、激情四射的年輕人,懷抱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理想,在自力更生的康莊大道上奮勇前進,卻總是要面臨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理想要破滅”時,是不是更應該考慮的是為這些心懷夢想、憧憬未來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即便不“啃老”,靠自己的努力也能夠創造一個美好未來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