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老年人口超過1個億,但和城里相比,農村老人的養老狀況十分堪憂。記者走訪黑龍江雙城農村,得知這里部分老人每個月僅可獲得象征性的3毛5毛不等的養老金,當地有的古稀老人被迫外出打工賺錢。(8月27日央視)
雙城農村的養老困境,在全國很多農村地區同樣存在,比如不久前曝光的河南鄧州市,不少農民每月也僅能領取兩三元。導致這種局面的養老制度,可追溯至1992年,當時民政部牽頭,出臺了縣級農村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即俗稱的“老農保”。雖然因為效果不佳,“老農保”只實施了七年即被廢止,但從費用繳納到領取,其間有個過渡時間,加上“新農保”在2009年才初步確定,直到現在也未實現全覆蓋,所以現在很多農村地區,仍然是按照“老農保”的模式發放養老金。
毋庸置疑,即便在消費水平低的農村,幾毛幾元的月發放額度,想要養老根本不可能,想必很多城里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并大聲詰問這點錢咋好意思拿出手?其實這也正是廢止“老農保”的主因。
雙城、鄧州等地的養老困境,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它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新農保”未全面覆蓋,“老農保”未全面退場,兩者自然不可能無縫對接,而是留下了不少真空,于是,有的地區能享受55元的基礎養老金,有的地區則只能靠最長不過7年的繳費積累資金養老。實際上,這還只是真空的表現之一,新舊農村養老制度的銜接過程中,農村對兩種養老體制認知轉變的困難,農民工群體養老路徑的更替,以及同時參保兩種養老模式人群的養老金發放規則等,同樣是“老農保”退出歷史舞臺后亟待解決的任務。但愿今后別再出現逼著古稀老人外出打工的“三毛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