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高安發生一樁咄咄怪事:醫生退回車禍患者家屬的500元紅包,卻被誤以為得了肇事車主的好處。而在醫生按照正常醫療規程,停掉了患者的一些消炎藥并囑咐病人出院后,患者的兩名家屬在醫院門口堵住醫生,將其頭打破。(7月25日《新法制報》)
什么叫“好人難當”,什么叫“進退兩難”?在一位正直醫生看來天經地義的拒收紅包行為,卻成了患者家屬眼中的“偏袒他人”表現,甚至憑著臆想就掄起板凳、砸頭“泄憤”,這豈止是一種現實社會的遺憾,更隱喻了醫患信任的“重傷”。
說起“看病難、看病貴”,提到“送紅包、收紅包”,媒體和坊間議論少有不口誅筆伐、深惡痛絕的。然而,一宗“退回紅包挨打”的事實案例,卻毫不留情地給與我們警示:希冀通過醫生的慎獨與自律,讓“紅包現象”日漸式微,只不過是八字寫了一撇而已。醫患信任“傷痕累累”,既有某些貪婪之輩醫德淪喪,卻也未必沒有外界力量的心口不一、推波助瀾。
當然,人們在對無端施暴的患者家屬表示憤慨之余,似乎也能對其當時的妄猜之思略表“諒解”。但毫無疑問的是,即便對“醫患信任重傷”再怎么揪心,又豈能將“退回紅包”視作板凳砸頭的十足理由。這一砸,砸傷的雖只一名醫生,砸滅的,卻可能是眾多宅心仁厚的“潛意萌芽”。
重構醫患信任,絕不可能是“剃頭擔子一頭熱”這么簡單;尤其在醫生按正常規程行醫時,往往也被胡思亂想的今天,善待和保護好每一種誠信舉動,更顯得極其重要。(司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