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天津的哥馬志剛開車來到盲校門口,1位女老師扶著1個盲人小伙上車,開了5公里多,應收12.4元。小伙準備掏錢,馬志剛捂住他的包:不收錢。小伙堅持要給,馬志剛急了:我不偉大啊,我掙錢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堅持多付費給他:我也不偉大,掙錢比您也容易點(4月19日《中國青年報》)。
一位的哥為了讓盲人乘客接受他的由衷善意,情急之下說出了“我掙錢比你容易”的樸實理由,這雖然未必是最恰當的措辭,卻以他的真情顯現了一種盡己所能、關愛弱者的可貴情懷。同樣,當別的乘客也用“我掙錢比你容易”堅持多付車費,則就成了一種“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的良性循環。
現實社會中的蕓蕓眾生,可能從小到大都會面對各種各樣“與別人相比”的問題。然而,“比”的角度如何、“比”的方式怎樣、“比”的心態哪種,往往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按著常理,風雨無阻、載客謀生的出租車司機,倘若好高騖遠地總拿自己跟條件更好的人去作比較,那他一定會活得更“氣”與更“累”。但像天津的哥馬志剛那樣,善于從盲人乘客那兒看到“我掙錢比你容易”,并樂于以自己“不偉大的善舉”,去幫助他人點亮一份“心中的美麗”,就不僅是個人真情的自然流露,還更有助于培植和傳遞一份份的人間暖意!
從來的說法都稱“人比人,氣死人”,由今而論,這句俗話顯然只說對了一半。為了行善舉、表愛心,的哥向盲人乘客說“我掙錢比你容易”,多付車費的乘客又對的哥說“我掙錢比你容易”,這樣的“美麗之比”、“和諧之比”,即使“比”得再多,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并能“比”得越來越多的人心平氣和、團結友愛、熱心奉獻!
實話實說,我們的社會并非不需要像陳光標那樣的“大善”和“大愛”,但換個視角看,正因為“偉大的善舉”終究尚屬稀有,所以才更應當期待點多面廣的“不偉大的善舉”來不斷營造和襯照“更真實的美麗”!
有些美談和佳話若能“網上紅、網下議”,其積極意義便已顯現。讓更多的人從中悟出點什么,然后于生活中能指導點什么,它的正面作用與價值,就絕對不會比刻意去造個“榜樣”、樹個“典型”來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