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趕稿,看到同行發了條微博:“今天一學生不帶書,問他。他說:‘誰規定有書才能進教室?我付了錢,我就有權利坐在這里!’然后罵了句神經病。”
從商業角度闡釋師生關系,于斯為盛。傳誦千古的“師道尊嚴”,居然架不住一句“我付了錢”?如果說十年浩劫里那些丑怪荒唐是左道邪說沖昏頭腦,那“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消費者就是上帝”,可是理直氣壯到幾乎無可指摘的地步了。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有一天教師也要學習KTV的職業精神,開展跪式服務,以更大程度地愉悅消費者的身心呢?
無可否認,我國的高等教育仍屬稀缺資源。每一個大學生都該走出教學樓,到門口看看那些風來雨去、受怕擔驚的小販,想一想:如果他們也讀過大學,還會這樣生存么?你能坐在教室里,也就意味著你的很多同齡人不能。以我母校復旦為例,14年來,計劃內本科每年學費從3400漲到5000元,粗折成首飾金價,顯然是大跌了。學校所以能維持發展,教師們所以能體面過活,顯然不是,或不主要是,因為“我付了錢”。
當然,同樣無可否認的是,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與世界一流尚有距離。否則,某些官宦也不會忙著安排公子投牛津、奔哈佛。現在的大學生見識多,很多沒進大學前就游歐歷美,領教到差距,于是就有人對所受教育從大一抱怨到畢業。對他們,我總是說:“你要走,你能走,就走吧。走不掉,希望你盡量在這里多學點。抱怨,是不能增長學問的。”但的確也有勸說無效的。印象中,有兩位“我付了錢”始終帶著《足球報》和我“對簿”課堂。其中一位,草草畢業,聽說還去了中學教書。容我冒昧揣測:今天的他,站在講臺前執鞭論道,對我當年幾分苦心,一絲無奈,也能有所理解了吧。
付了錢,可以坐。坐著,卻不是為了坐著。小到個人價值,大到國族命運,都在這一坐之中。《大學》上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如果課堂知識都無法真誠地接受,或者根本沒有真誠接受的意愿,那接踵而來的玩世不恭和頹廢放縱是可以想見了。只是,“我付了錢”,錢也可惜,我也可惜。
至今記得我的一位老師在開學首堂課上說:“你不喜歡我的課,沒關系,你可以不來。但是,你不可以浪費青春。你要保證去圖書館看書。我不算你曠課。”我想節錄“你不可以浪費青春”八個字,送給同行微博里提到的那位學生,并且衷心祝愿他不要也罵我“神經病”。